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养与朋辈互助能力,夯实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的基层力量,11月19日,教育科学学院成功举办了本学年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专题培训会。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强化学院“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防护网络中的关键一环,为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提供坚实保障。
培训会由学院心理专干老师陈书玲与学院学生会心理部共同组织和主讲,全院各年级心理委员及心理信息员参加了此次学习。培训伊始,陈书玲老师开宗明义,深入阐述了心理委员在朋辈互助体系中的核心价值与多重职责。她强调,心理委员不仅是同学心理状态的“细心观察员”、危机信息的“及时报告员”,更是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宣传员”。陈老师结合教育科学学院的学科特色,指出同学们未来可能走向教育、心理等相关领域,此刻担任心理委员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次宝贵的专业实践。她通过剖析高校中发生的典型个案,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同学可能呈现的情绪行为特征,并详细讲解了如何以尊重、保密、关怀为原则进行有效沟通与规范的信息反馈流程,鼓励大家主动学习,成为校园积极心理文化的传播者。
为进一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升心理委员的履职能力,培训紧接着进入实务技能提升环节。心理部部长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信息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内容涵盖了心理信息员的精准自我定位、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如学业压力、人际困扰、情绪波动等)的科学识别与初步评估技巧。为了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主讲人还精心设置了个案模拟环节,通过场景再现,亲自示范并引导大家学习了“积极倾听”、“共情反馈”、“非评判性接纳”等关键沟通技巧,让与会同学在互动中掌握了如何与需要帮助的同学建立信任、提供有效情感支持的实用方法。
整场培训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现场互动积极,学习氛围浓厚。参会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2023级的一位心理委员分享道:“这次培训像一场‘及时雨’,不仅让我清楚了‘干什么’,更明白了‘怎么干’。特别是案例分析和沟通技巧部分,非常实用,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去更好地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同学。”大家一致表示,将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感、所悟积极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主动担当,尽职尽责,当好连接广大同学与学校专业心理咨询资源的桥梁与纽带,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互助的校园心理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专题培训是教育科学学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注入了新的专业动能,有效提升了基层心理骨干队伍的识别预警与朋辈支持能力,为构建“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校园心理支持体系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标志着学院心理育人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教育科学学院
2025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