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南阳分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成果
课题立项编号:YJY202117
课题负责人:冷元峰
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南阳产业人才
培养和引进路径研究报告
【摘要】南阳市作为河南省的第三大经济体,在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给南阳未来的发展明确了历史定位、树立了发展目标、指明了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开展了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南阳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的路径研究,充分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这对于加快南阳的崛起,再创南阳的辉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
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均居全国前列,是我国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之一。2019年,河南省生产总值已突破5万亿元,人口达到1亿人。在此背景下,培育一个能与省会中心城市郑州相协调的副中心城市迫在眉睫,来共同带动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而作为河南省第的三大经济体,南阳市在发挥周边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21年10月26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给南阳未来的发展明确了历史定位、树立了发展目标、指明了发展路径。如何加快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培育和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阳市需要面临的头等大事。
为实现这一宏伟发展目标,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河南省和南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的客观实际,又着眼于当前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人才矛盾和瓶颈问题,以南阳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提出了构建驻宛高校深度融合的创新协同育人新机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南阳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目标的实现及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基础及开展条件
南阳是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口占河南省人口十分之一,经济总量全省排名第三,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对南阳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发挥优势、释放潜能,全力打造引领支撑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兴极点。产业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排头兵和高端产业的缔造者,是南阳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承担本课题的南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属本科院校,也是河南省第二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这都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成功鲜活的案例。作为驻宛高校,与周边企业的长期校企合作和定向人才培养,为本课题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课题的开展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课题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突出产业,研究如何更好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工作团队建设。在行业发展中,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人才工作要与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大项目相结合,统筹推进。二是全力聚集和培养人才,建设引领行业发展的人才队伍。课题组探索构建新型校企合作研发平台。通过鼓励企业设立工业研究院,进一步推进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在防爆、光电、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一批高水平建设中体现出南阳特色和地域特色,承担现代产业前沿技术研究任务。三是着力为副中心城市建设培养高校人才,加大对南阳高新技术企业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南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副中心城市背景下驻宛高校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实施路径探索
(一)通过协同育人让高校把握南阳周边行业发展趋势
副中心城市背景下南阳必须着力打造国家级高端产业基地,须有一大批创新创造、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高层次人才作为支撑,这与当前我校开展的以应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逐渐成型而开展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不谋而合。本课题实施期间,为了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利用校企合作机会把握南阳市周边行业及学科发展趋势,机电学院先后多次组织教工党支部成员教师赴南阳新能源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宇电器、天力电气、中鸿机器人等公司开展校外教研活动、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校企合作领域的多元化探索。
(二)通过协同育人弥补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
在探索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协同教育的新机制中,我们通过校企合作,补充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
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机电学院与工业园区的中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目前我们已经找到了特色学科建设中所遇到难题的解决途径。该公司是园区以工业机器人研发为特色的高科技公司。该公司业务领域不仅与我院正在筹建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感知实验室高度拟合,还符合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在工业机器人方向的建设规划与需求,因此与该公司的合作同时受到了学院和学校两级的重视。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院领导和学校校企合作处领导两次带队深入该企业考察调研,并商讨了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宜,双方拟在工业机器人校外实习基地及联合实验室建设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从多环节培养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人才。
(三)通过协同育人满足南阳周边工业企业人才需求
先进制造技术的兴起,一方面要求传统企业及时应用新兴技术,实现业务转型,顺应时代发展;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创造了新的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新兴技术研究,都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
由于我市地理位置的因素造成了人才招聘的困难,在与园区企业展开合作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对我们提出了掌握新兴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这一方面,我们经过深入沟通,借鉴之前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的“尚观班”、“淅减班”等订单式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定制,在教学协作过程中,用专业的力量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业务转型,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通过协同育人,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双链融合”
“产业链”是构建“人才链”的重要基础。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最终要靠人才。但是,人才的培养、引进、提升和利用,必须在行业中,在“产业链”中进行。打造“人才链”,聚焦社会经济和优质产业,进行规划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完善产业结构,准确映企业技射能型人才的技术需求,通过工作站、示范等方式,充分结合产业发展现状、产业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方向平台、校企合作等方式方法,增强吸引人才的能力,旨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形成向心力。“人才链”是完善“产业链”的重要基础。“人才链”与“产业链”密不可分。发展“产业链”,人才是关键。形成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发展产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催化“质”变,打造优质产业集团,实现人才作用与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人才链”与“产业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是紧密相连的概念,而不是分开的概念。“产业链”与“人才链”相融合,实现人才、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有机衔接。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建立“人才链”和“产业链”信息交流机制,实时沟通企业吸引人才的需求,引导人才培养,提供信息交流和促进产业和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企业通过当前行业的实际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进一步对接社会产业发展。企业与高校的深度耦合,可以形成双赢互利的合作关系。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双方都注重学生的培养。事实上,在科研和社会服务领域,校企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高校通过先进的科研设施和优秀的科研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实现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耦合,达到共赢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副中心城市的背景下突出问题导向,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围绕建设产业人才平台、建设产业智库、引进产业人才、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打造高校教育产业机制等重点任务,制定出台加强现代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全市产业需要的高层次产业人才,努力让人才引领现代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如何更好地加快我市优势产业与我市科研、高等院校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养和聚集创新人才,优化创新和发展的商业生态,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立足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中,立足于当前河南省和南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产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的客观实际,又着眼于当前驻宛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产教协同育人问题,提出了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加快制定引进紧缺人才(技术、研发、设等)和高层次人才(管理人才)的政策措施的实施路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南阳市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产业人才目标的实现及驻宛高校高水平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本课题立足于当前南阳省域副中心建设背景下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的客观实际,又着眼于当前地方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瓶颈问题,提出了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南阳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目标的实现及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总之,对于南阳来说,此时当务之急是牢固树立以人才强市场、激发产业人才创新活力、汇聚产业人才强大协同效应、汇聚高层次人才与产业、引领发展的战略理念。以人才为导向,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系。创新是发展的首要动力,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建设省级副中心城市的强大动力。本课题是在副中心城市背景下开展南阳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整合南阳现有产业人才、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以及高校智库。这是为了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南阳崛起,再创南阳辉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课题组长: 冷元峰 南阳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成 员: 王 兴 南阳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刘 伟 南阳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惠 明 南阳师范学院校企合作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