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又一举措
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介绍
南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性、地方性为主要特色的河南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现有本科专业65个,在校生17000余名,学校每年有毕业生4000多名。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我校从2006年开始,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启动了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项目。经过半年的筹备,我校于今年4月举办了首期4个专业的岗位对接培训试点班,451名大三、大四的学生报名参加。培训试点工作于6月10日结束。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以学科课程为基础 合理确定对接岗位
开展岗位对接培训,首先要开发对接的岗位。开发岗位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并且要使开发的岗位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一是要与专业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开展岗位对接培训的基础。二是确定的岗位是社会急需的岗位,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三是确定的岗位是毕业生期望的岗位,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四是学校办学资源许可,能够满足岗位培训教学和训练的需要。
按照上述条件,我们为首次试点的四个专业确定了12个岗位。其中,美术专业有家装设计师;生物专业有植物组培师、园林植物配置师、菌种师、动植物检疫师、保健品和药品营销师等5个岗位;中文专业有记者编辑、播音主持、广告策划和文案创作员、公关文秘等4个岗位;心理学专业有心理咨询员、人力资源管理员、中学教师等3个岗位。
二、确定课程标准 选定对接课程内容
对接岗位确定以后要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以岗位技能的基本要求为标准,寻找大学学科课程与岗位技能之间的空白点,进而针对空白点开发新课程,实现课程对接。选定课程内容的方法是:去粗取精,凝练出最为核心的内容,形成岗位对接课程。如我们在开发中文专业与记者岗位对接课程时,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找出中文专业课程与记者岗位技能之间的空白点,即:新闻采访技能和新闻编辑技能,因此,我们确定这些内容为岗位对接课程的主要内容。正是通过对专业技能的拓展和补充,实现了中文专业与记者岗位技能间的课程对接。
根据技能培训的特点,对接课程以活动课的方式呈现,以岗位--岗位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核心技能点为课程主线,通过总操作程序--操作步骤--达到标准--注意事项--相关知识五个环节呈现技能培训内容。目前我校上述12个岗位培训教材均已开发出来,并通过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审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加强师资培训 为技能培训遴选好的教法
师训工作是开展岗位对接培训的关键环节。由于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大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习惯于讲授理论知识,追求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技能培训的需要。为此,我们从加强教师培训入手,任课教师除直接接受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的培训外,我们还利用每周一天的时间开展师资培训,共计15天。通过专家的理论引导、举办公开课、邀请实践专家指点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使任课教师树立起"理论是基础,技能是关键"的教育理念,掌握"直接下水学游泳"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学会实践教学、岗位演练、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
为使岗位培训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在试点期间,我们还聘请了一大批有岗位实践经验的技师、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加培训工作,弥补我校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如生物专业菌种师岗位培训班,聘请了酒精厂、制药厂菌种车间的工程师亲自为学生指导、讲授,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四、认真组织教学 建立评价机制
在教学上,坚持以"学生演练为主,教师点评为为辅"的原则。课堂学生演练时间占三分之二以上。每节课同时有2~3名教师上课,一名是主讲教师,其他为演练指导教师。采用"教师引领--学生体验--教师点评--学生强化--技能达标"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完对接课程后,能够把自身专业技能拓展为岗位技能。我们把这种培训模式称为"直接下水学游泳,过程体验学技能"。为保证教学的实践效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专门安排学生参加岗位见习,强化实践技能。
针对技能培训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体现"两个结合"的评价办法,即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首先是技能考核,学生必须掌握每一单元的技能,要求学生单元过关。在岗位技能培训结束以后,进行终结性技能考核。技能考核的标准是能否达到岗位的要求。技能考核成绩占60%,笔试成绩占40%。我校首期试点培训共参加学生451人,考试合格人数380人,过关率为84.3%。经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审查后,将对考试合格者颁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CETTIC大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五、培训工作特点明显 成效突出
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充满着朝气和活力。首先,它是建立在大学生学完本专业课程基础之上的技能培训,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作支撑,基础好、起点高。第二,它是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指导下开展的职业培训,培训技术先进,技能认证权威性高。第三,它是具体到某一岗位的核心技能培训,针对性强。第四,它是建立在体验式教学基础上的培训,注重技能训练,实效性强。第五,它是建立在与人才市场紧密联系之上的岗位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通过培训收到了以下效果:第一,学生的就业意识明显增强,职业规划从此真正开始。绝大多数参加过培训的学生,把已经掌握的岗位技能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方向。虽然我们的试点工作才刚刚结束,部分大四的学生就已经根据所学技能,找到了对应的工作岗位。一些大三的学生表示要从今年暑假就开始怀揣技能证书找工作,提前联系就业单位。
第二,学生的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显著增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已经掌握了岗位技能,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从事岗位工作,省去了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因此,对这些学生十分青睐。如:美术专业家装设计师岗位对接培训班结束后,已有北京东易日盛装饰公司、汇丽地板有限公司等8家大型企业明确表示期待与这些学生签约。
第三,我校把岗位对接培训的教学模式逐步推广到大学课程的教学中,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教育科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已经把这种教学模式移植到本科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一致欢迎。
六、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首先,领导重视是关键。由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把开展岗位对接培训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及时指导此项工作,从而保证了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其次,选好对接的岗位是基础。在确定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结合学科特点认真开发出具有市场潜力的对接岗位。第三,课程开发是重点。针对岗位技能要求以及大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必须认真遴选专业与岗位对接的核心技能和核心技能点,建立起良好的对接课程。第四,师资培训是保障。由于技能培训体系与学科体系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现有教师必须经过一个时期的培训和教研,才能适应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的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