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无机化学学科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现有成员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2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
我校“无机化学”学科依托于我校化学“国家特色专业”,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大型分析仪器16台件,价值3000余万元,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先进的科研分析检测平台,加快了科研的进度,提高了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化学专业现有一个“河南省南水北调源头区域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一个“南阳市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为“无机化学”学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学科带头人王利亚教授在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主持4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省级科研项目6项,教改项目2项,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国内同行中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
近3年来,“无机化学”学科团队主持、完成科研、教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省级教学成果1项,地厅级科研项目9项,校级项目6项,横向科研课题2项,各类科研经费达883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8篇,其中核心学术期刊115篇,被SCI、EI收录80篇,获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2篇。主持或参加编写出版专著2部、高校教材1部,编写讲义4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
逐渐形成了如下三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1)无机光电功能材料
该方向有三个稳定的研究领域:1、高效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形貌控制,以及光催化纳米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2、光催化无机纳米灭菌材料的研究。光电功能材料;3、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该方向的研究是采用溶剂热以及软模板等方法合成纳米光催化材料,研究他们在光解水制氢,光催化污染物质的分解以及对植物病害治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形貌控制。以及纳米材料的组成、形貌、结构、表面缺陷等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植物致病病原菌为目标反应,评价光催化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灭菌活性。采用扫描电镜观测孢子超微结构、测定多聚不饱和磷脂的过氧化、细胞的呼吸能力、OPNG的渗透性等,探讨可见光驱使下的光催化灭菌机理;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致发光材料、上转换发光材料等,研究发光效率、发光性能及其机理。
(2)功能配合物
该方向主要对金属配合物药物的合成及与生物大分子作用的机理进行研究,金属配合物在人体疾病的治疗方面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金属配合物可以共价键与某些肿瘤的DNA结合,破坏其遗传和表达,从而起到治疗癌症的作用。对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并从基因水平上了解发病机理,从而有可能通过分子设计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同时,由于配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核酸酶、光谱学特性,所以,可以作为核酸的断裂试剂和反应探针。该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是设计合成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功能配合物,用光谱法、凝胶电泳及线二色谱技术等研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DNA的结构、构象、生物功能及某些抗癌药物作用机理。
(3)生物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又称无机生物化学和生物配位化学。为生物化学和无机化学间的边缘学科。生物无机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元素,尤其是微量金属元素与体内有机配体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转化,以及在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本二级学科的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方向是在纳米材料研究的基础上,为顺应河南光电产业经济的发展而确立的,目的是凝聚一批在特定光、电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有利于推动我省光电产业更快速的发展。其它两个方向属于医药及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属于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计划支持的领域,对我省科技水平的提高,及今后经济发展后劲的提高具有长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