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过程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将融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教育思想真正贯穿于教学工作全过程,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将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逐步推进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二、实施目标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通过“评价诊断、反馈信息、修正问题、提高质量”等阶段,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形成对教育者和受教者即时性的影响效应,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院已开设的课程应分步实施形成性评价改革,逐步形成完善的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体系。
三、基本原则
课程考核改革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方向转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课程考核改革要遵循教学规律,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各教研室应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将课程考核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
四、实施方式
形成性评价体系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方面。教研室、任课教师应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具体课程的考核方案,并在教学大纲中体现,在开课时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及考核方式;实施过程中应及时分析、反馈、总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过程性考核
任课教师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对教学过程中的考勤、作业、小论文、小测验、课堂讨论、实验、见习与调查等实践环节进行考核时,应做好考核内容的设计,统一评价标准,减少教师个人在认识方面的偏差和随意性,及时、准确、公正地给予评价并做好原始记录,记录须留存教研室备查。不同课程的考核指标和赋值可自行调整,原则上过程性考核指标不少于3种。
(二)终结性考核
课程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考核的实施主体。终结性考核以教考分离为核心,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外,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要加强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实现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总成绩构成
考试课程总成绩构成:过程性考核占30%~50%,终结性考核占50%~70%,具体比例由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基本要求
(一)认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性。考核方式改革对教和学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学习努力程度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与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很强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每一个教师都应积极投入到考核方式改革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倡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改革应结合学院实际和各专业、课程的特点,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科学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成果性考试(综合文献调研报告、作品展示、课程论文等)、技能考核、网上学习测试等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三)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注重实验过程,加强对操作环节的考核,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四)任课教师应认真做好形成性评价的记录记载及存档工作;任课教师要对课程评价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完善考核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0二一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