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在投资界拥有“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美誉,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医药行业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制药机械工业、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工业、其他工业八个子行业。
一、医药行业的特点
1、高技术
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2、高投入
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2014年,诺华制药公司、强生制药公司、和辉瑞公司三大医药巨头研究开发费用分别高达99亿美元、91亿美元和77亿美元。
3、高风险
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会合成上万种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几、二十种化合物通过实验室测试,而最终也可能只有一种候选开发品能够通过无数次严格的检测和试验而成为真正的可用于临床的新药。
4、高附加值
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回报利润能达十倍以上。
5、相对垄断
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我国制药业长期以来以仿制药物为主,自主研发实力不强,R&D投入较少,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世界发达国家制药业那样突出。近年来国家将医药产业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产业之一,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道路上,将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一)世界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导致药品需求呈上升趋势。全球医药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在国际医药市场药物消费支出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年度药品支出将从2015年的1940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450~3750亿美元。这种增势得益于民众收入的增加、药物成本的持续走低,以及政府旨在通过减少病人花费和鼓励增加药物使用来提升治疗普及率的补助项目。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医药技术的空白领域相对新兴国家更少,大部分领域都有了开拓性药物的存在,再创新有赖于基础生物学、基础医学上的进一步突破,药品支出的增速将减缓。
(二)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医疗卫生市场需求潜力很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2020年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根据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卫生总费用金额从1990年的 747.3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5378.9亿元,24年间整整增长了46倍多。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与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提高刺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七大类医药工业总产值在“十一五”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23.31%,进入“十二五”,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007~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如图所示:
从医药工业各大子行业的产值增长情况看,中成药工业受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等因素拉动,取得长足的进展,2013年中成药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242亿元,同比增长23.26%。生物制药行业是我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十一五”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3.61%,发展到2013年,实现产值 2,465亿元,同比增长29.38%。我国化学原料药工业2011年及 2012年分别增长21.37%和15.10%,2013年达 3,954亿元,同比增长 16.35%。
2006年至 2013年,国内医药行业三类制剂工业产值总规模情况如下:
与全球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相对良好,个人支付能力受到的影响较小。中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使更多的人享受基本医疗保健,而社区医院市场的发展也将更迅猛,这些因素将促使医药市场的容量在未来几年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三、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998年以来,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在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中强制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等;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分别实行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医药产品制订了药品注册制度,对中药、医疗器械等各子行业制定了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这一系列制度的推广与实施,保障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有序发展,医药行业已形成了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与医药行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等。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提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的导向后,医药、医疗政策便已悄悄的重新定位。
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将促进一些国产普药生产企业的发展
1998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实施。2000年6月,国家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用药范围主要确定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基本治疗用药。一些疗效好、价格低、质量可靠的普药、国产药生产企业将会扩大在医疗保险用药中的比重,扩大市场份额。
2、我国非处方药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1999年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启动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非处方药物(OTC)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并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在宣传和流通方式上有较大的优势。我国OTC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群体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自我药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OTC市场将出现发展的黄金时期。
3、GMP认证制度提高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003年,国家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在医药行业推行GMP、GSP、GCP、GAP认证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针对医药生产企业的GMP认证制度。GMP的中心内容是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保证,确保产品质量。GMP认证制度的实施淘汰了近千家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医药小企业,提高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四、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药工业企业集中度不高
我国医药行业中小企业数量过多,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也难以适应医药行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相对垄断的行业特性。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改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药”政策的实施,医药行业总体技术实力得到了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研开发投入不足,使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较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二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的装备还以机械化为主,距发达国已进入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自动化装备生产阶段还有较大差距;三是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3、产品质量、性能有待提高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但药物制剂研发水平低,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稳定性差,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产品返修率和停机率高,产品性能不稳定,造成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依赖进口。
五、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继续增长,市场不断细分
产业总量将持续增长,现在的规模约为1.5万亿元人民币,按照近几年的增速,“十二五”末增长到3万亿不成问题;现在有200家医药上市公司,“十二五”末估计可以达到400家;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能超过10万亿。企业量级不断提升,原来上百亿量级的企业是很少的,现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千亿企业都出现了!目前,国药集团已经超过一千亿了。据医药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小型医药企业将异常活跃,融资和上市成为战略主题,这些企业都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
产业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细分。按照治疗领域、消费水平、人群、产业链……我们发现这个行业中各种各样的公司都有。医药行业非常特殊,药品与医疗器械有上万个品种,不同公司之间的产品的差异会非常大。中国的层级非常多,消费水平也不同,新药与基本药物的需求都将存在;针对不同的人群,如儿童、妇女、老人,也各有不同的要求。产业在按照各种维度在不断的细分。
2、产业优化整合
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分化越来越明显,品牌企业优势凸显。流通领域整合加剧,将快速实现集中。目前国药、上药、华润正在做这样的整合。工业企业除延续以往的产品型并购外,将沿着产业链进行整合。这有利于质量的把控和自身体量的增长,例如康美药业,联邦制药等。
3、产业加快升级
首先是产品升级,如组方、工艺、标准、剂型等。还有就是经营模式升级,从供研产销争夺市场,到组建各类联盟,再到并购式成长。中国医药产业在全球产业中的定位将逐渐发生变化:从全球制造基地到最有潜力的市场,制药企业全方位的角逐将陆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