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杨璐雅/图文)为筑牢青少年网络安全防线,提升其识别与防范能力,9月24日,法学院师生团队走进社旗县第二初级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地结对帮扶普法宣讲活动。本次活动以“网络安全与青少年法律风险防范”为主题,法学院刘慧聪老师主讲。
活动伊始,刘慧聪老师并未直接宣讲法条,而是从一连串贴近同学生活的问题切入:“刷到陌生好友申请,加不加?”“游戏里有人要送皮肤,信不信?”“看到朋友圈的未经验证的吐槽和传闻,转不转?”“同学让扫码领红包,扫不扫?”这些问题瞬间点燃了全场学生的参与热情,刘老师借此巧妙引出主题,指出网络世界机遇与风险并存,提高警惕、知法守法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随后,刘老师深入剖析了网络中常见的三大陷阱,并辅以真实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网络诈骗的隐蔽性与危害性。针对这些陷阱,她提出了简单易记的“三个绝不”防范技巧:“一,绝不开启屏幕共享给陌生人;二,绝不相信‘公检法’线上转账要求;三,绝不为高佣金垫付资金。” 这“三个绝不”如同三面坚实的盾牌,为同学们提供了清晰实用的行为准则。
紧接着,刘老师将话题引向更深层的法律层面,明确指出了三条不可触碰的“法律红线”。她结合“网络造谣引发恐慌”、“恶意制作侮辱性表情包”、“朋友圈诽谤导致他人抑郁”等真实司法案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告诫同学们“指尖之下有法律”。同时,她也传授了“截图留证、平台举报、告诉师长”的应对策略三部曲,教会同学们在权益受侵时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最后,刘老师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检验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面对一个个模拟现实场景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做出准确判断,现场欢呼声与掌声不断。
本次宣讲活动内容充实、形式活泼,从生活场景出发,以法律知识收尾,既有警示意义,又具实用价值。它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网络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更在他们心中深植了法治的种子,为校地共建谱写了新篇章。
法学院
2025年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