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叶赟葆)4月6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轶教授应邀在南阳师范学院科技大楼三楼会议室举行《民法典编纂争议问题的讨论方法》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法学院院长张红薇教授主持。法学院师生两百余人参加此次报告会。
王轶教授开门见山,强调了我国民法典编纂的重大意义,并指出不能把民法学的总论等同于民事立法中的民法总则,前者是纯粹的民法学问题,而后者则是民法问题。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绝大多数存在重大争议的问题,讨论的结论都要落脚在民法规则的规则设计上,这就是民法问题。在王轶教授看来,民法问题可以分为事实判断问题、价值判断问题、解释选择问题和立法技术问题,他分别以物权法基本原则、守约当事人能否向违约当事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行为概念的具体表述、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应否引入民法典以及人格权在民法典中是否应独立成编等争议问题为例,介绍了四类问题的讨论方法。王轶教授总结道,法律的论证方法用得再多,充其量是在学术讨论中增强了讨论者彼此之间的可理解性。只有当用讨论之外的方法改变讨论对象的前见、讨论对象的偏好、讨论对象的价值取向时,才有可能让讨论者彼此之间从本来观点各异到观点相同,这一方法主要就是实证的分析研究方法。所以说,民法典编纂不是要刻意地去表现出特点,而是要真正符合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传统等等。
在讲座过程中,法学院师生聚精会神,掌声阵阵。讲座结束后,张红薇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在最后提问互动阶段,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问请教,王轶教授结合民法典的编纂给予了细致全面的解答。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