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河南日报》05版以《紧扣地域特色 发挥自身优势 ——访南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宝锋》为题,报道了我校兴文化工程研究工作的成效。具体如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也是‘两个结合’的重要一翼。南阳师范学院始终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坚持把实施兴文化工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凝聚全校哲学社会科学力量,掀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5月8日,南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宝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校在兴文化工程中,立足南阳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研究结出累累硕果。
张宝锋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是两汉、先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南阳师范学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我们将两者优势相结合,充分挖掘南阳厚重的文化资源,努力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南阳师范学院研究成果丰硕,200余万字的《南阳通史》便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张宝锋向记者展示并介绍了这套书籍:“全书共四卷,将南阳历史划分为远古、上古、中古和近代四个时期,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南阳在政治、军事、法律、经济、城市、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历史进程。这套书突出展示了南阳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对南阳历史名人的介绍,打破了章节限制。在这套书中,南阳经历过的文明初期的萌动、两汉时期的辉煌以及魏晋后的缓慢衰落过程都跃然纸上。”
南阳师范学院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多点开花。两年来,该校共获立16项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立项数量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去年我省设立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专项课题,全省共立项40项,南阳师范学院获批3项,这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该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积累和学术影响力。两年来,各课题组共发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6篇,完成专著5部。
作为汉文化研究的重镇,南阳师范学院还打造了汉文化学科群,整合历史、文学、音乐、美术等学术资源,每年投入100万元,围绕汉代历史、汉代文学、汉代艺术等方面积极开展持续性研究,依托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培养了一批批高层次学术人才。2022年12月,该校“汉画像石数字修复与呈现实验室”成为全省首批拟支持建设的5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之一。
用学术研究成果指导实践。作为豫西南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南阳师范学院在服务社会中勇于担当。该校师生走出象牙塔,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南阳的发展实践,他们与南阳文广旅局深入合作,将学术成果提供给武侯祠、医圣祠等,帮助其还原历史面貌,并协助其发展文旅产业,将高校智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宝锋表示:“接下来,南阳师范学院将继续扛稳政治责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河南特别是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持续推出在研究河南、宣传河南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擦亮具有中国气派、河南特色的兴文化工程学术品牌,为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出积极的贡献。”
链接:河南日报-崇尚和合 老家河南文化的精神气韵(兴文化工程 大型融媒报道) (da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