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卧龙校友 -> 校友动态

南师校友之星——张书恒: 最是难忘母校情

发布日期:2021-09-15

                                                      

张书恒,解放军报社主任编辑,原南阳师专英语系1982级校友,1990年至1998年期间在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现代文学课程。

岁月流转,又到一年高招季。再念曾经少年时,解放军报社主任编辑张书恒大校感慨万千:“我是原南阳师专英语系1982级校友,在师专度过了三年美好的大学时光。我也曾经是南阳师专的教师,1990年至1998年期间在中文系教现代文学课程。一晃离开母校20多年了,很多事情历历在目,让我无时无刻不追忆。”

站在当下,回望过往,张书恒说:“如果问母校对我有哪些影响,我想说,学生时代,母校是我人生理想起步的地方,更是我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地方,为我架起了人生向上的阶梯;教书时代,母校让我开阔了视野,为我放飞了自己的理想。”

打开记忆的闸门,昔日画面奔涌而出。80年代初,南阳师专(现为南阳师范学院)尚在老校址,被称作“南阳地区最高学府”。由于河南省高考学生太多,根据当时省教委规定,高考前要先通过预选,获取高考资格后才能参加正式的高考,当时升学率不到5%。也因此,高考被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唐河学子张书恒成为82级英语系的一员,这一年,该系在全省招收了30位同学。“我们班共有16名男生,大家住在一个大宿舍里,互相关爱,共同进步,老师更是尽心尽力,从学习到生活,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能在南阳师专完成自己的大学生活,想来真的是上天的恩赐与眷顾。”回忆漫漫求学路,张书恒对母校有着道不尽的感恩之情。

“非常感谢刘明阁、王新民、王继东、徐智玲、胡天赋、王兰英等老师的教诲,之于我们,老师们至亲至善至知己,亦师亦友亦比邻。那时的我还比较懵懂,并没有意识到这段经历对我意味着什么,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三纲八目,润物无声。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潺潺而镜,生生不息,历尽千帆,张书恒更解其中味。

1990年,张书恒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毕业后特招入伍到解放军报社。一路走来,他潜心研究,笔耕不辍,在军事文学和当代文艺思潮研究方面深有心得。

21世纪初,国内影视界出现一种改编红色经典作品的热潮。在改编过程中,对原著的英雄人物按所谓的“现代观念”进行“再创作”,形成一种戏说的现象。2004年,张书恒在解放军报上及时编发《“红色经典”岂能戏说》一文,对打着“人性化”旗号戏说英雄的行为予以批评。这篇文章引起中宣部的高度重视,组织驻京各大新闻媒体和文艺界人士召开座谈会,由此引起了一场捍卫红色经典严肃性的讨论。“红色经典”一词在当年网络评选的“十大热词”中位居前列。该文荣获第15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银奖。

2013年前后,国内许多卫视都在播放“抗日神剧”,一些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也放弃了军事题材作品严肃、大气的固有风格,在“泛娱乐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张书恒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军报发表了一批文章,如《时代呼唤英雄主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神剧”》《去英雄化:从崇高到卑微》《“新军事题材电视剧”应坚守独立品格》《精神的还乡与回归》等。文章发表后迅速传播开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路勤于耕耘,张书恒所编辑的专栏、杂文还多次斩获中国新闻奖、全国报纸副刊奖等,并多次受报社嘉奖,2005年立三等功一次。

但无论山高水长,张书恒从未忘记从何处出发。每每回乡,他总要去母校走一走,与旧友叙一叙。“现在的大学生可真幸福,能在这么大气、整洁、漂亮的校园里学习。”谈起母校的校训“博学求是,笃行自强”,张书恒说,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了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当年毛泽东主席为抗日军政大学题写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不仅是对抗大办校宗旨的指导,也成为后来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南阳师院的校训是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的,内涵丰富,字字珠玑,具有指导性与可执行性,也充分体现了母校厚重的文化底蕴。

难忘母校,且行且歌。张书恒深情寄语莘莘学子:“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最好的年龄,一定要保持奔跑的姿态。切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永远做一个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