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跃动的彩虹,也是脚下的青山。南阳师范学院2012届校友陈博韬,用热爱书写青春,以坚守诠释责任,从热血青年到护林先锋,他将个人成长融入生态保护的时代命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旅程。
人物简介:
陈博韬,南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学院2012届毕业生,2013年参加工作,2019年进入淅川县水产服务中心,2024年起担任太子山林场场长,任职期间推动林场信息化建设,引入无人机巡护技术,提升森林管护效率。

南阳师院 :青春的热血印记
2008年,陈博韬踏入南阳师范学院,在教室奋力学习,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那段充满拼搏和活力的校园生活,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里——“学院里的篮球赛是最难忘的经历,那时候拼劲满满,十足的热血青年”。
大学时光的纯粹与拼搏精神,成为他日后面对挑战的能量源泉。
职业转折:两代林业人的责任接力
2012年毕业后的陈博韬,曾从事多领域销售工作。终于在2019年,他做出关键抉择——回到家乡林业系统。“父亲作为老林业人多次劝说,但最终让我下定决心的,是对生态保护价值的重新认识。”初到林场时,手机信号断续、巡山路线重复等问题曾让他感到落差,但随着基层工作体验的不断积累,让他逐渐理解他父亲坚守山林以及自己为此奋斗的意义。

创新破局:无人机点亮智慧林场
初入护林队时,陈博韬也曾因“又苦又累又枯燥”的工作心生迷茫。但随着对林业工作的深入理解,科技的火种在他心中悄然点燃,2023年,他推动太子山林场接入互联网,并采购首架巡护无人机,亲自担任操作员。“无人机不仅能覆盖人力难至的险峰,还能实时监测火情和盗伐。”如今,这项创新已显著提升巡护效率,未来他计划扩大无人机队伍,并呼吁更多青年加入:“我们需要网络、管理、农林多领域人才——专业无壁垒,青山即舞台。”

人生信条:在坚守中寻找突破
当被问及座右铭时,陈博韬引用刘禹锡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份坚守让他在信号隔绝的山林中开辟出科技护林之路,也让他在枯燥中看见生态守护的价值。“每一次无人机起飞,都是对‘绿水青山’承诺的践行。”
校友寄语:打破边界的成长观
对于在校学子,陈博韬建议:“不必拘泥专业限制,关键要培养持续学习能力,当前扎实掌握的专业知识,未来都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他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校园里的团队协作经历,工作中的具体挑战,都是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

后 记
从普通林业工作者到场长,陈博韬的成长轨迹展现了当代青年扎根基层、务实创新的精神风貌,在他的推动下,太子山林场正逐步构建“人防+技防”的现代化管护体系,为区域生态保护注入新的活力。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人的担当,弘扬了南阳师范学院“博学求是,笃行自强”的校训,彰显了卧龙校友的良好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