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学工在线〔2017〕第8期(总第十五期)

发布日期:2018-01-05  来源:   点击量:
                     

 

 

 

 

 

 

南阳师院党委学工部编 20171231

主编:刘婧 责任编辑:郭婷 马峭 王晓杰

 

 

政策理论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答记者问(摘录)

特色工作

·牢固树立“大学工”理念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学工时事

·我校学生工作纪实

本期关注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学习体会

科研之窗

·探讨如何将“中国梦”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摘录)——董璇

他山之石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心里有“星空”,思政直播看“网红”

政策理论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纲要》答记者问(摘录)

1:《实施纲要》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实施纲要》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修”的施工蓝图,其总体思路是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坚持一体化育人,就是要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省级层面,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育人资源,构建宏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操作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持打通“最后一公里”,就是要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成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2: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要把握好哪些原则?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二是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

四是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等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十个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切实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质量提升体系。

4:如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有效实施?

一是强化改革驱动。建设一批“三全育人”示范区和示范校。在省级层面,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带动支持在本地区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校层面,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二是搭建工作平台。主要是要建设三大中心群,第一是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推动开展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第二是建设一批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动各地整合网络建设管理资源,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判分析、网络舆情研究引导等工作,推动“易班”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共享。第三是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高级访问研修、学历学位教育、课程体系研发、思政文库建设等工作,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建强工作队伍。针对所有教师,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在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针对高校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加大培养培训、访学研修、学位提升、项目支持力度,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加大对思政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育一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专项,保证《实施纲要》各项目顺利实施。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

五是加强督查落实。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校巡视、“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确保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落实相关重点工作。

 

特色工作

牢固树立“大学工”理念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南阳师院学生工作以“大学工”理念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工作例会为协调机制,创造性的将学工委、教务处、招就处、保卫处、后勤集团等十个具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职能的机关部门有机融合,开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1.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主导机制。强化学生工作队伍的教育培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自我体验与感悟。

2.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整合机制。成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落实和完善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和学生生活导师制,建立贯穿招生宣传,入学教育、在校学习、就业指导、毕业生跟踪服务、校友资源整合的一体化教育格局,系统建设全过程教育体系。

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建设机制。加强领导体系建设;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二、以“大学工”理念为指导,精心谋划管理服务新举措

1.探索大学生管理服务的新思路。开创性的提出了“大学工”服务工作理念,建立了两个有效机制,即与学生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动机制”和“齐抓共管机制”,从根本上纠正了过去那种“学生工作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有效形成了学生工作的合力。

2.实施“一体五维”管理的新措施。在“大学工”理念指导下,为了发挥党委学工部的主导作用,学校实施了“一体五维”管理新措施,“一体五维”新措施的实施,提升了学工品牌价值,形成了交叉多维全方位、立体化学生管理新模式。

3.完善制度建设和考核评价的新体系。修订完善了《学生工作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及细则》等制度,对全校22个学院学生工作、全体辅导员和学生生活导师工作实绩进行动态考核评定,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倾力打造育人工作新品牌

长期以来,南阳师院积极贯彻落实“以生为本,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全面育人”的学生工作方针,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努力探索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的新方法新思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作用。初步形成了四大学生工作特色育人品牌,包括卧龙学子导航工程品牌、道德讲堂活动品牌、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品牌、学生生活导师制品牌。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具有潜在的育人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

全体学工队伍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不断激发活力,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学生情怀,进一步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推进学生工作再上新高度,再攀新高峰。

 

学工时事

·121日,我校“卧龙学子”导航工程之八“星耀卧龙榜样南师”主题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125日,河南省高校基层组织党建评估组检查指导学生处党支部党建工作。

·125,我校组织各学院志愿服务队在体育馆前举行“志愿新时代,青春更出彩”志愿者活动月启动仪式。

·128日,我校以“树立道德观念,加强道德修养”为主题的第143期道德讲堂活动在中区二号学生公寓举行。

·125日—9日,我校组织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82周年系列活动。

·1213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张元奎一行7人到我校学习交流。

·1213日,我校团委组织学生干部到南阳革命纪念馆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1219日,我校在科技楼三楼报告厅举行团学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会。

·122日—22日,我校组织各学院在校内外开展深入学习《志愿服务条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1222日,我校以“珍惜今天,成就未来”为主题的第144期道德讲堂活动于中区二号学生公寓举行。

·1222日,学生处组织召开2017年奖助学金材料审阅会。

·1224日,学生处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知识竞赛。

·1226日,省教育厅新生入学资格复查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督查组领导莅临我校督导检查。

·1227日,我校“贯彻新思想领航新征程”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抢答赛决赛在中区音乐厅圆满落幕。

·1228日,我校“新时代新征程”2018年新年文艺晚会在体育馆隆重举行。

·1228日,学生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生宿舍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

·1229日,学工队伍启动元旦假期学生安全教育及值班工作。

 

本期关注

编者按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日前,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以下简称《规定》,通过着眼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重点解决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回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外环境变化与学生成长成才所体现出的新需求。《规定》是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摘录我校部分辅导员对《规定》的学习体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学习体会

《规定》一是清晰界定了高校专职辅导员的具体身份、职责,以及辅导员队伍的配备、培养、发展等广大辅导员极其关切的问题;二是明确了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及实践、就业创业等各个培养阶段;三是提出了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及职称评聘时更注重考查工作业绩及实际育人实效。《规定》为学生工作队伍创建了更加明朗宽广、建功立业的发展平台,辅导员不但要做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我们下一步应当结合当前学校实际,紧密围绕学校工作重点,统一思想行动,以文件要求作为工作指导,扎实推进今后的各项工作。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廖闯)

《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身份,明晰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要求,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科学界定工作职责的同时,也对我们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及时认识到自身能力水平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与国家赋予的责任之间的差距。今后,我们要应积极应对挑战,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敢于创新,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作用,努力提高职业能力和水平,争做职业化、专家型辅导员。

(文史学院团委书记——杨喆)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学习贯彻落实《规定》,就要做到“打铁尚需自身硬”,自觉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一是要主动拥抱新媒体,掌握新媒体的特性、传播特征、优势和弊端等,娴熟使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开展思想和价值引领、学习指导、心理咨询等,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二是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不仅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宽口径知识,而且要多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将学生工作实务升华到理论淬炼。

(教育科学学院团委书记——王彬)

《规定》的颁布使我更加坚定了职业理想,做为一名辅导员要坚持信仰、守望信仰、收获信仰,把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为工作的根本任务,应为之努力奋斗、奉献。它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证,为辅导员的工作条件、平台、待遇和发展等都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导,为辅导员在培训机制和管理考核层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凸显了国家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必将对今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团委书记——程果)

《规定》的出台,着眼于广大辅导员队伍的实际,着力解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及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通道。作为高校青年辅导员中的一员,我们更要以身作则落实《规定》要求的具体实施细则,并把《规定》作为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行为准则,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约束自我,以严谨的职业信念要求自我,立德树人,敬业爱生,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

(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刘宜林)

 

科研之窗

探讨如何将“中国梦”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摘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梦”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代表名词。但同时,“中国梦”因其科学性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核心。从总体上说,中国梦来源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它是我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引申,也是中华儿女振兴“时代梦”、“中国梦”的重要表现。

一、中国梦的价值内涵

〇一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曾经明确指出,当代中华儿女作为历史的传递者,要始终坚持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用自己的自身行动,来建设富饶、美好、强大的现代化中国。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的演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梦关系千家万户,包含着每一个人的知识、理想、精神和信念。中国梦的基本含义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包括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生活幸福。这其中包含着自由、民主、平等,鼓励广大中华儿女追求梦想,勇于拼搏,建设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在时代的推动下,大学生的思想性逐渐活跃。在网络新媒体等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1)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众所周知,处于高校大学生阶段的学生已经在身体、心理各方面逐步成熟,他们开始考虑社会、国家和自己的结合体现。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但是却缺乏实际的社会责任意识,容易被网络传达的不良思想所引诱。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哲学课程的选修中,对具体的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等问题不够理解。还有一些学生的爱国情怀缺失、思想意识淡漠、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他们容易走向极端,思想不够客观严谨,对于一些生活中的挫折难以支持承受,甚至选用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办法来解决事情。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都体现出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复杂性。

2)大学生功利主义较为鲜明

受飞速增长的物质条件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处在经济高速膨胀的时代。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不够深入,思想上较为功利。有的学生大学还未毕业就辍学打工,希望自己能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有的学生喜欢豪车、名牌,不惜通过违法犯罪的手法来实现自己的欲望。倒退十年看,当时的大学生当学生干部大部分是为了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用自己的热心和爱心帮助他人,而现在的大学生却大多只是为了挣得名誉、学分,将社会上一些不好的风气带到整体的校园活动中。

而大学生功利主义的鲜明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蔓延在各个高校的污染空气,如果不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开导,很容易让其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三、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的若干举措

1)在日常教育课程中融入“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首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清时代发展的内涵,在日常课程中融入“中国梦”的发展内容,向他们深入解读“中国梦”的内在思考。让学生能够在内心重视“中国梦”的推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意识。

并在具体的精神活动中,始终贯穿“中国梦”的发展思想,热爱学习、勇于拼搏,在各项学校活动中,始终建立和谐、书香的校园环境。继而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在“个人价值”和“中国梦”的交错中,奠定扎实的中国梦。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在日常课堂中引入“中国梦”,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肩负的责任,使他们建立完善的价值体系,从而积蓄开拓创新、发愤图强的毅力和勇气。

2)在校园文化中加强集体融入感和责任感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为了打造一支思想坚定、道德水准高的思想政治学生队伍,教师要努力将“中国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策略,加强发挥出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在学生所处的实际教学环境中,通过各项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教育工作者要不断革新,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策略,通过讲座、社团活动等形式,消除学生的“拜金主义”和“读书无用论”,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类负面社会现象,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中国梦”的发展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所以,在“中国梦”的实行过程中,大学生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将“中国梦”的价值核心积极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继而培养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珠宝玉雕学院团委副书记 董璇)

(《教育界》,CN45-1376/G42016(33))

 

编者语

中国梦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如何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希望通过以上论述能带给我们一些工作启示和思想启迪。


 

他山之石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心里有“星空”,思政直播看“网红”

一、案例综述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面对成长经历有着深刻时代特点的“95后”、“00后”大学生,湖南师范大学积极创新、努力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充分发挥在网络思政工作上积累的工作优势,有效利用和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和平台,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

学校依托“星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立体多维的网络平台,鼓励学生、教师、辅导员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网络直播为新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努力打造辅导员“网红”队伍,开展了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实效显著的专题直播,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和深度关注。

二、案例解析

(一)案例主题思路

坚持“让学生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让网络成为思想教育高地”的建设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为了一切学生的成人成才”的育人理念,让学生成为“星空”网络文化工作室各项文化产品的策划者、推动者、运营者和受益者,成为思想教育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网络直播的新形式,以学生的“视角”和“口味”定制网络思想教育的“大餐”。通过线上、线下的途径让学生自主选择直播主题,保证直播内容更能接地气、温暖人心,以“星空”下的微博、微信平台为基础推动网络直播,使得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1.打造“星空”教育品牌,构建“全方位”的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体系。我校“星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作为首批20个“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之一,拥有星网、“星籁”微博、“小星”微信、“星空”辅导员博客、“星火”共建平台、“星空”手机报、“星墙”电子屏、星辰APP等八位一体的平台体系,实现了全覆盖、跨平台联动。

星网”访问量突破590万;星空手机报已发布88期,每期近3万人次接收;“小星”微信关注粉丝已达45千余人;“星籁”微博粉丝共计15万余人;“星空”辅导员团队博客已有辅导员工作博客50个、团体工作博客15个;“星墙”校园电子信息屏共9块,成为传递资讯、展示风采的重要窗口;“星辰”APP平台成为又一更自由、开放的校园网络新媒体平台;“星火”校院共建平台培育院系网络文化工作室,使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层级化、全覆盖的格局。

2.定位“网红”校园文化,形成“针对性”的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着力点。“星空”积极探索“网红”直播模式,推出各类专题活动。“星直播”从去年9月份开始试水,在2017年推出“在你身边”辅导员系列直播,共积累粉丝15万余人,直播观看总量达55万余人,效果明显,辐射面广。

星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在网络宣传思想教育方面以校园“网红”为宣传教育的突破口,在学生中间挖掘思想、学习、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榜样型“网红”,在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中培养引导型“网红”,在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推选专家型“网红”,形成了全覆盖、多渠道、有针对性的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局面。

3.探索“直播”传播途径,提升“时代感”的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实效。“星空”选拔辅导员担任主播,邀请知名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进行线上讨论。“在你身边”辅导员网络直播已进行了“向校园贷说‘不’”、“‘双创时代’你准备好了吗?”、“勤学‘习’,青年励志做大事”等10余场直播。《中国教育报》首版、教育部官网、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专题报道了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做法。

同时,依托积累的粉丝资源扩展网络直播的影响面和关注度。“星空”承办了由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直播活动;承办了由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主办的“师哥师姐带你上大学”活动;参与了光明网、光明日报联合推出的“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的直播节目,社会反响良好。

(三)主要成效及经验

1)多措并举突出学生主体,拓展学生教育途径。建设了一支政治可靠、精干团结的新媒体和网络宣传队伍;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网络评论员和通讯员队伍,让主流声音能够真正在学生中间生根发芽;拓宽了学生参与网络建设的有效途径,汇聚校园师生网络精英,对话学者名师;强化了网络建设辅助力量,借助校友和家长等力量引导学生价值观念,增进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认同。

2)多维角度树立榜样典型,引领校园主流价值。以我校许星灿同学见义勇为的事迹为例,“在你身边”专题直播对该同学进行深度采访,让广大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他的事迹。通过直播在校园内掀起了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讨论热潮,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同学学习许星灿见义勇为的善举,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3)多层平台聚合特色文化,“星火”共建,营造校园主流文化。以教育部“星空”网络文化工作室为基地,推动各学院建立起学院特色鲜明、资源共享、职能明确的院级网络文化工作室,形成了院级网络文化建设众

星闪耀的网络文化育人新格局。

4)多彩活动砥砺学生践行,打造出校园文化品牌。“师大之星”和“未来教育家”等特色活动将线上线下开展有机结合,形成了极具吸附力的德育教育品牌;以“星空”网络文化工作室为基地,长期开展微公益活动;召集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微宣讲活动,让学生榜样影响学生、引领学生。

三、下一步加强和改进计划

(一)大力培养校园典型榜样,拓宽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队伍

星空”将进一步探索大学校园“网红”模式,培育一支“网红”师生队伍,推出微时代“星空网红”校园领袖,通过校园“网红”多途径、全方位的辐射作用,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有的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团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整合师生共建的网络宣传思想教育的校园团队。

(二)精准识别学生个性化需求,深化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内容

网络宣传思想教育能够准确把握、精准识别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的内容,实现有效的网络文化育人。“星空”将深入研究新时期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更加贴近学生的活动,努力探索网络宣传思想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培植新理念,开辟新空间,拓展新内容,使得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三)高效整合多维宣传平台,探索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途径

推动“星空”与“微时代”网络新技术相结合,以“互联网+”的模式整合不同校园主体、不同校园活动的宣传平台,探索网络宣传思想教育新常态下的新途径。将“校园网红”的“思政直播”融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到“星空”立体多维的微传播体系中,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学生喜爱的微产品与活动形式进行传播,有效增加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内容的触达率和学生的接受度。

湖南师范大学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将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依托“星空”形成的微传播教育体系模式的核心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把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教学知识与网络技术、学生与教师、教育与服务、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努力打造功能互补、多轮驱动、全面覆盖的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平台,不断提高了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摘自:高校辅导员在线)


 

编者语

网络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良好契机,也产生了新的挑战。湖南师范大学因势而新,依托“星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立体多维的网络平台,积极探索“网红”直播模式,组建辅导员网红队伍,用清朗的网络文化空间滋养学生心灵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直线 3校领导

送:学工委各成员单位

直线 2各学院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