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知识传播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员参与性工作,心理委员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成为大学生中掌握较多心理健康知识的群体,能够在班级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心理学优势,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
心理委员应借助心理社团、学院心理辅导员的力量积极开展班级心理活动,制订有效性、多样化的心理健康宣传方案,积极向本班同学宣传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够对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比如,有的心理委员制作了心理健康宣传画发放到各寝室,有的则充分利用班级QQ群、校园网等网络资源,发布一些与大学生相关的心理知识或心理测试,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形式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心理信息传递者
心理委员与班级特别是同宿舍的同学生活在一起,能够保持与班级同学的良好沟通,及时观察同学的情绪和行为举止,积极关注班级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心理委员与学院心理辅导员、班委、寝室长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在学院学生工作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架起了“桥梁”,对防止心理问题加重和恶性事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有效地加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系统。
有些高校在这一工作上的探索了很多有益的做法。心理委员每月填报《班级学生心理状态呈报表》,通过每月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情况,在学习学业、人际交往、自杀危机、经济困难、生涯规划、网络成瘾、暴力倾向、精神疾病等领域迅速反映本班学生的心理情况,发现异常则在填报手册上定期反馈给学院心理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老师,由老师通过三级网络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干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关注同学后续的心理动态,如有异样或复发迹象再及时上报。
(三)心理困扰帮助者
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烦恼等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同龄朋友的安慰、鼓励和指导。心理委员要做好班级同学“成长的同行者和陪伴者”,要跟班级同学们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和交流,运用自己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心理困扰。
当然,心理委员自身还是学生,经常会感到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更好地帮助周围的同学。实际上,此时为同学提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信息也就是一种帮助。心理委员向同学告知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部门、心理咨询工作对象和内容,转变同学对心理咨询的偏见(一些学生认为去过心理咨询室的人就是患精神病的),将学校心理咨询室位置、预约电话、预约时间、咨询老师、咨询流程等基本情况清楚告知同学,也可以帮助其预约或者陪同到心理咨询室。如碰到特殊心理问题学生,而心理咨询老师又不在学校或学生拒绝见任何老师的情况时,心理委员可以根据心理咨询老师的手机、QQ等媒介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有效的开导。
(四)心理活动组织者
对于学校心理中心或学院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委员要积极组织、参与并发动班级同学参加。心理委员要将学校心理辅导活动内容及时传达给班级同学,如心理辅导活动发生改变须及时更改消息。如果对心理辅导活动有新的创意和建议可及时提供给相关的负责人,并主动到现场配合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
心理委员可以自行设计和组织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班级团体心理活动,例如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举办专题讲座,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团体心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技巧,以寝室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以及大学生喜欢的且具有心理内涵的各种班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