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心动态 > 通知公告

第31届世界精神卫生日

作者:刘柏涛 发布时间: 2022-10-10


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了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精神卫生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于1992年发起,把每年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2000年起,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期间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这20多年里,我国的精神卫生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年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我国精神卫生现状


    在中国,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6.6%,换言之,每六个人里就有一人可能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罹患精神障碍,而新冠疫情的到来则进一步加重了这一趋势,人们的精神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一方面我们针对精神障碍的各项服务却还存在严重不足。许多国家(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精神卫生领域的人力资源仍旧存在较大缺口。在中国,精神科医生的总数只有4万名,每10万人口只有不到3名精神科医生,而其他精神卫生专业从业者(包括精神科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健康社工、康复治疗师等)的缺口则更为巨大。

   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的进展,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转变,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减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药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在2021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报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排名第一。


发展和方向


要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要实现人人享有精神健康的目标,致力于在更大范围内消除精神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就应将精神卫生视为一项包括医疗卫生在内多部门的事业。而且我们要更加重视儿童青少年期的精神心理健康,多方联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工作场所要建立员工精神健康的保障机制,并落实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保护。我们要促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实现以人为中心、以康复为导向、以权益为基础的照护,保证精神障碍患者能够实现社区融入。

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与精神卫生服务的整合,加强综合性医院中的精神卫生服务建设,同时要动员社区工作者、精神障碍患者(同伴)等非专业人士参与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所以对于精神健康的投资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更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