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期刊部首页|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当前位置: 期刊部首页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 正文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论文摘要、关键词、引用格式

    发布日期:2025-03-19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及路径探索


    牛俊伟,叶雯雅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99)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与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及时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是新形势下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现实之需,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更是助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成功的使命之驱。为此,应秉持政治性与学理性、传承性与时代性、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的原则,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转变教书育人方式、发挥实践教学作用等路径,加快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现实。

    关键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思政课教学基本原则路径探索

    引用格式:牛俊伟,叶雯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及路径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1-6.

    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对培育新时代

    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启示

    王子悦冯丕红

    (广西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是社会主义敬业观的理论基础。从敬业主体看,无产阶级是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的主体基础;从敬业方式看,生产劳动是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的核心范畴;从敬业目标看,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的目标指向。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敬业观培育面临敬业认知利己化、敬业情感意志消极化、敬业能力滞后化等现实问题。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的启示,新时代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培育工作要从宣传引领、制度保障、教育涵化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社会主义敬业观

    引用格式:王子悦,冯丕红.马克思恩格斯敬业思想对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启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7-14.

    新时代市县党委基层巡察制度

    设计的政治逻辑

    彭前生杨钧婷

    (集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市县党委基层巡察制度是由市县党委组织实施的自上而下的政治监督制度。市县党委基层巡察工作首先是县级党委对标中央巡视工作机制进行的独立自主的探索,随后得到省区市党委及党中央的重视与指导,市县党委基层巡察工作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制度化建构过程。从其政治生成来看,市县党委基层巡察的制度设计具有基层党组织落实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优势,是基层社会稳定与基层干群关系和谐的制度安排,是党的自我革命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的制度选择。市县党委基层巡察是遏制地方保护主义、阻止中央权威资源流失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基层巡察;政治逻辑

    引用格式:彭前生,杨钧婷.新时代市县党委基层巡察制度设计的政治逻辑[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15-20.

    历史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

    百年巡视成效研究

    胡宜霖1胡云生2

    (1.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北京 100875

    (2.河南工程学院 人文政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1162)

    摘要: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自建党百年以来,沿着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脉络展开,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作出了伟大成就,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政党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样本。从哲学层面解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历史贡献,对全面深入推进新时代巡视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巡视成就;哲学思考

    引用格式:胡宜霖,胡云生.历史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巡视成效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21-30.

    预防性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

    制度的确立与开展

    王宇琪郭宇燕

    (太原科技大学 法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在现代风险社会,事后救济型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虽能有效地纠正和惩处损害文物的行政行为,但在事前并不能有效发挥预防文物公共安全风险的作用。为满足司法对文物公共利益全方位保护的客观需要,立法已确立预防性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细化该制度的适用规则亟须提上日程。当前,预防性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面临着诉权主体单一、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作用有限、诉讼启动条件不明晰、举证规则不完全适用等现实困境,有必要在确认预防性公益诉讼构建可行性的基础上,着重从赋予社会组织起诉资格、完善诉前检察建议适用规则、明确诉讼启动条件、重构举证规则等方面进行调整,助力预防性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稳步开展。

    关键词:预防性公益诉讼;文物保护;风险预防;损害救济

    引用格式:王宇琪,郭宇燕.预防性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与开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31-40.

    论唐五代词学批评的多维建构

    及其文学史意义

    祝云珠黄崇艳

    (贵州民族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唐五代“诗客”建构起来的词学批评是历代学者较少关注的论题。作为古典词学批评的发端,唐五代词学批评脱胎于诗学批评而有自身的特色。首先,就本事批评而言,呈现出由“诗缘事”到“词即事”的转变。其次,就词乐而言,唐五代词遵循“审调以节唱”的同时,有着“声依永”和“永依声”的开放的词乐观。再次,就审美而言,唐五代词学有着重清越、尚高扬的审美理想。最后,唐五代的词体功能是娱宾遣兴,但亦不乏政治教化之用。这些批评观点和思想虽具有不确定性和形而上性,却反映了词学思想的原初面貌和初级形态的理论倡导,对后世词学有不可忽视的奠基和推动作用,在文学史上亦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关键词:唐五代;词学批评;多维建构;文学史意义

    引用格式:祝云珠,黄崇艳.论唐五代词学批评的多维建构及其文学史意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41-48.

    花间词的空间呈现与词之

    “本色”的形成

    (海南大学 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海南 海口 570228)

    摘要:花间词的文本空间,大多呈现为女性化的闺阁庭院,以“狭小精致”为主要审美特征。这种“狭小精致”空间感的形成,受到情感表现、书写方式及题材内容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相思离别主题下,悲戚、哀伤的人物情绪对整体的文本空间格局起到柔化作用;其次,聚焦于细节的描写方式,将空间的表现力束缚至极小的体量之内;再次,男性作家通过虚构所书写的女性相思离别故事,亦不需要宏大场面去表现,从而将想象空间限制在细小场景之中。花间词“狭小精致”的空间呈现,奠定了词之“本色”的艺术框架,在作为一种美学风格的同时,更具有一种词体之体性价值。

    关键词:唐宋词;花间;文本空间;“本色”

    引用格式:宋学达.花间词的空间呈现与词之“本色”的形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49-57.

    宋词高唐意象群的文本解析与文化观照

    李文韬1刘尊明2

    (1.东莞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2.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摘要:宋玉《高唐赋》诞生以来,源于其中的相关传说便广为流传,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形成“高唐意象群”,并产生了三类意象系列:以“高唐、阳台、巫山”为核心的地理类意象系列;以“神女、宋玉、襄王”为核心的人物类意象系列;以“朝云、行雨、云雨”为核心的本事类意象系列。两宋词坛运用高唐意象群进行创作的作家有215人,作品多达782首。就题材内容来看,这些作品多用来描写男女情事,或抒发相思离别之苦,或表达忆旧怀人之悲;就艺术手法上看,它们通过拟人、虚实结合、炼字锻句以及和其他典故意象的结合,营造出更加含蓄朦胧的意境。宋词之所以喜用高唐意象群,与宋代城市狎妓之风盛行以及宋代文人心理特质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宋词;高唐意象群;文本解析;文化观照

    引用格式:李文韬,刘尊明.宋词高唐意象群的文本解析与文化观照[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58-64.

    论《约翰·克利斯朵夫》中

    女性形象的生命姿态

    王治国1席佩瑶2

    (1.南阳师范学院 期刊部河南 南阳 473061

    2.南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女性各具特色的生命姿态是克利斯朵夫生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建构者。深入分析《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姿态是把握《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深层主题及价值内涵的重要途径。第一类女性形象以“情欲”为媒介与克利斯朵夫发生关联,代表人物是弥娜、阿达和阿娜三人,她们让克利斯朵夫的心智在痛苦与绝望之中逐渐走向健全。以鲁意莎、阿玛利亚和安多纳德为代表的第二类女性形象以其生命姿态中内涵各异的责任意识使克利斯朵夫走出相对狭隘的个体生命,开始接近民众。以克里赫太太、萨皮纳和葛拉齐亚为代表的第三类女性形象以生命姿态中的恬静境界引导着克利斯朵夫不断地自我超越,使他从宇宙意识的高度反观生命,最终找到了灵魂的安宁。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克利斯朵夫的陪衬,更是克利斯朵夫的生命之河向着更远更开阔的方向流去的推动力与保障。

    关键词:约翰·克利斯朵夫;女性形象;情欲;责任;恬静

    引用格式:王治国,席佩瑶.论《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姿态[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65-70.

    论卞之琳《十年诗草(1930—1939)》的

    “非个人化”追求

    刘家维1 2,3

    (1.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2.浙江大学 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8;

    3.浙江树人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要:卞之琳着眼于时代背景,在扎根传统文化的同时,寻求与西方诗人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契合点,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众多具有独特审美韵味的诗歌。在他的经典之作《十年诗草(1930—1939)》中,卞之琳以微观视角中的日常物象重构意象语言,以戏剧化的表达策略构建诗歌形体,强调用客观化的抒情方式来突出情境的张力,认为诗歌中的情感应当升华为超越个人化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诗歌要以更加客观化的方式关怀社会人生,以更纯粹的理念表征世界、平衡秩序。

    关键词:卞之琳;《十年诗草(1930—1939)》;非个人化

    引用格式:刘家维,周锋.论卞之琳《十年诗草(1930—1939)》的“非个人化”追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71-77.

    “现实的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化的发展向度

    李伏清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应立足于“现实的人”理论,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规律等进行理论反思。为推进“现实的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的发展,首先要剖析“现实的人”的理论内涵,即人的生命、人的需要、人的发展;其次分析数字化背景下“现实的人”面临的隐忧问题,即数字化生存弱化人的生命意义、数字化场域搁置人的本性需要、数字化应用遮蔽人的主体地位;最后明晰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对“现实的人”的回归路径,即营造虚实平衡的数字育人生态,实现数字技术与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创设融入情感因素的人机交互模式,为个体提供差异性需要、正确看待人机关系,形成符合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育人分工。

    关键词:“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向度

    引用格式:潘芳,李伏清.“现实的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向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78-84.

    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

    价值关联、研究动态与实践进路

    ———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计量分析江光辉1武珊珊1梁宗正2

    (1.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北京外国语大学 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北京 100089)

    摘要: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两大战略举措,“新文科”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具有高度关联性。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以中国知网数据库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计量分析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通过分析发现:新文科战略与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交叉关联度较高,相关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课程新文科专业思政元素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及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等方面,体现了新文科战略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关联性,但目前仍处于交叉研究初期。展望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实践进路,应立足交叉融通理念建设课程群思政,构建高质量的新文科课程思政案例库,提升新文科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关键词:新文科;课程思政;价值关联;研究动态;实践进路

    引用格式:江光辉,武珊珊,梁宗正.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关联、研究动态与实践进路: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85-92.

    课程思政视域下“教育学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12

    (1.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汉江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课程中的重要举措,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是将思政内容与课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价值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培育能力与思想道德的发展。立足课程思政视域,发现“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对课程思政目标关注不足、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重视不足、对课程思政评价设计不足。对此,可以从关注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完善课程实施、注重多元评价等方面探索“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学原理”课程;课程育人;教学改革

    引用格式:刘美辰.课程思政视域下“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4(2):93-99.

    幼儿教师能动性在专业愿景和

    工作投入间的中介作用

    贺敬雯王秀娟

    (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为探讨幼儿教师专业愿景、能动性、工作投入的内在机制,选取不同省市344名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幼儿教师专业愿景问卷、教师能动性问卷以及工作投入问卷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幼儿教师专业愿景、能动性与工作投入整体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各变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P<0.001);幼儿教师专业愿景对工作投入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能动性在幼儿教师专业愿景与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构建清晰愿景,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供支持性环境,发挥能动性的中介作用;培养愿景型领导,强化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师专业愿景;教师能动性;工作投入

    引用格式:贺敬雯,王秀娟,李杨.幼儿教师能动性在专业愿景和工作投入间的中介作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2025,24(2):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