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期刊部首页|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当前位置: 期刊部首页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 正文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论文摘要、关键词、引用格式

    发布日期:2024-11-05浏览次数:

    习近平关于生物安全重要论述的三重超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206)

    摘要:作为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生物安全建设经验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论述与西方生物安全观有着根本的区别。厘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重要论述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是正确理解我国生物安全治理实践的根本前提。相对于西方生物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论述具有优越性: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关注“生命权利”与“人的安全”,超越了西方对生命的“资本宰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蕴含“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超越了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共同体利益”为导向观照人类整体命运,超越了西方“权力逻辑”。

    关键词:生物安全;生命权利;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同体利益

    引用格式:余晓迪.习近平关于生物安全重要论述的三重超越[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1-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演进及甘肃实践

    张满银1,2,宿 星1,米维军2,3,孙志忠1,周自强1

    (1.甘肃省科学院 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2.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3.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为美丽中国建设之甘肃篇章指明了新的奋斗方向和前进道路。首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产生的现实根基、重要意义及其内涵层次与演进关系进行了系统剖析,辨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和内在逻辑;其次,结合新时代甘肃在环境污染治理、自然保护区恢复等“人—地”和谐关系构建及发展方面的实践例证分析,表明了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是一条完全可行的科学发展之路、双赢之路,且其成效显著;最后,紧扣甘肃脆弱生态环境的天然禀赋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为构建更高质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蓝图,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路径对策。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涵演化;甘肃实践

    引用格式:张满银,宿星,米维军,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演进及甘肃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12-20.


    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授权的伦理审查分析

    崔汪卫¹,苏晓红¹,陆莹莹²

    (1.安庆师范大学 法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2.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徽 安庆 246001)

    摘要:随着新兴产业兴起,专利申请数量增长,专利授权审查逐渐出现“轻伦理化”倾向,人工智能时代,由于算法黑箱和技术黑箱的存在,增加了专利审查授权的不透明性和误差性,一项不符合科技伦理专利的授权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在科技向善原则下,应重新审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授权审查制度,完善我国专利授权伦理审查制度,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利授权;科技向善;科技伦理

    引用格式:崔汪卫,苏晓红,陆莹莹.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授权的伦理审查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21-28.


    黑龙江自贸区视角下自贸区临时仲裁

    制度的构建

    锐,杨

    (黑龙江大学 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自贸区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器,自贸区临时仲裁制度的构建有利于优化自贸区营商环境、提升自贸区法治化治理水平,亦有助于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以黑龙江自贸区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方法阐释自贸区构建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自贸区临时仲裁制度面临的立法及实践困境,从立法规划、规则细化、司法监督三个维度探求破局之法。2024年,全国人大将正式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修订,在此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明晰立法模式以破除合法性障碍、细化临时仲裁员选任、明确其责任承担、完善司法监督与保障等具体措施,以期推进黑龙江自由贸易区临时仲裁制度的构建与发展,为临时仲裁在全国范围的适用贡献黑龙江智慧,为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开放提供法治方案。

    关键词:临时仲裁;黑龙江自贸区;仲裁制度

    引用格式:于锐,杨阳.黑龙江自贸区视角下自贸区临时仲裁制度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29-37.


    《词体明辨》“列体无序”辨

    (石河子大学 文学艺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摘要:徐师曾《词体明辨》的列体顺序是“以字数多寡为序”,并非如万树和四库馆臣所驳之“不拘字数之多寡”“皆出臆定”。万树对《词体明辨》列体体例进行批驳的原因主要是出自他对“第一体”“第二体”体例存在等级秩序的误解及在这种误解下“以时代为序”学理基础的不足。除此之外,亦有来自现实方面的原因,如《填词图谱》和时人创作对“第一体”“第二体”等级秩序的强化。实际上,《词体明辨》之列体体例在词谱史上有权舆之地位,它一方面是万树《词律》“又一体”体例形成的源头,另一方面也确立了《钦定词谱》以前词体无“正”的词谱学理念,对清代词谱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徐师曾;《文体明辨》;《词体明辨》;词谱

    引用格式:彭哲.《词体明辨》“列体无序”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38-43.


    新旧融汇  并行不悖:

    徐兴业《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之述评

    建,邱美琼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徐兴业《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对晚清陈廷焯、谭献、王国维的词学批评展开评述。在批评立场上,以西方“纯文艺”和中国传统词学之“雅正”作为批评核心,但意蕴有所偏移,且主张以“雅正”补正“纯文艺”之弊端。在具体批评实践中,徐兴业围绕着“六失说”集中评述了陈廷焯“雅正”“沉郁”的观点;赞成谭献的“清词三大家”的论断;服膺王国维纯文艺立场及其“境界说”。徐兴业对三家思想均有不同程度接受,评述往往一语中的。总之,站在新文学蓬勃发展和传统古典文学日渐式微的交点上,徐兴业的批评观、批评方法、批评立场融汇中西,《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着力于词学理论研究,既是民国词学批评的重要成果,更体现出由旧词学向现代词学嬗变的历程,在近现代教育史和学术史上同样值得重视。

    关键词:徐兴业;词学批评;民国词学;融汇中西;现代词学

    引用格式:何建,邱美琼.新旧融汇并行不悖:徐兴业《清代词学批评家述评》之述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44-51.


    万云骏先生年谱简编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241)

    摘要:万云骏,字西笑,别号网珠,上海南汇人,师从吴梅学习词曲,就学于光华大学,一九三六年毕业留校任教,一九五三年起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词学》编委、中国韵文学会理事等。著有《诗词曲欣赏论稿》《西笑诗词存稿》(已佚)等。文章对掌握的有限材料依年编次,但求略见先生生平。

    关键词:万云骏;年谱;词学

    引用格式:刘泽华.万云骏先生年谱简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52-60.


    论小说艺术对韩东诗歌创作的影响

    郭海玉¹,杨依霏²

    (1.南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2.南阳师范学院 期刊部,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翻译小说的译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第三代”诗歌创作。“第三代”代表性诗人韩东在诗歌的人物塑造、话语方式和时空叙事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小说并长期进行小说创作有关。首先,他早期诗艺转型期的诗歌灵活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人物、生成诗意;其次,他诗风成熟期的诗歌多使用本体式叙述和寓体式叙述两种话语方式来革新诗语和创造诗意;最后,小说多种多样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艺术手法的使用使韩东的诗歌取得了内在情思和语言形式高度合一的效果。分析小说艺术向韩东诗歌广泛渗透的现象,可进一步认识“第三代”诗歌超越并取代朦胧诗的某些重要表现和成因,看到文体跨界在诗艺革新中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第三代”诗歌;韩东诗歌;翻译小说;文体跨界

    引用格式:郭海玉,杨依霏.论小说艺术对韩东诗歌创作的影响[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61-69.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建设的内在价值、现实阻滞与提升路径

    (晋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摘要:教育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既给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践空间,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积极适应教育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关键需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建设是提高高校思政课育人精度、守好高校思政教育“责任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然而,数字技术认知的二元困境、数字技术培训的供需错位、数字教学资源运用的反思能力薄弱等现实阻滞,制约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建设。使思政课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成为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应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化育人的主体性意识、构建交互化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育体系、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数据智慧的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思政课教师;数字化能力;建设路径

    引用格式:张海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建设的内在价值、现实阻滞与提升路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70-77.


    从保障型转向发展型:新时代高校资助

    育人的路径选择

    (淮南师范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摘要:高校资助育人具备以扶贫济困、扶智育人、人文关怀、教育公平等为核心的经济、教育、伦理和社会四大价值功能。虽然“扶贫扶智、奖优育人”的效果已初步显露,但在认定精准度、资助力度、资助队伍水平、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偏差和问题。通过健全认定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助队伍、深挖育人内涵等途径,深入推进资助工作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政策“立德树人”的内涵与价值,助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资助育人;价值;问题;策略

    引用格式:平瑶.从保障型转向发展型: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路径选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78-83.


    数字化赋能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价值、现实困境及对策

    马文静,高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数字技术赋能不仅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催化剂”,也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结合数字化的时代背景,探讨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价值,针对高校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教育主体的数字化素养不足、教育手段的数字化应用滞后、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元素匮乏以及教育理念的数字化目标模糊等问题,分别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师生数字素养,搭建数字教学平台、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整合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学科综合发展,加强数字产教协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多个层面给出对策,以期提升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质量与水平,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化;赋能;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建设

    引用格式:马文静,高军.数字化赋能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价值、现实困境及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84-90.


    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教师校本教研实践

    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王蓓蕾,陈国华

    (聊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基础教研改革的时代需要。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将教师校本教研空间划分为教研实践的物质空间、教研创生的社会空间和教研思辨的精神空间。教师校本教研的物质空间存在着教研设备短缺、教研场所局限和教研资源贫乏的困境;教师校本教研的社会空间存在着教研共同体意识不足、教研保障欠缺和教研人际空间运行机制不完善的困境;教师校本教研的精神空间存在着教研的知识与能力不足、教研的认知不足和教研的反思欠缺的困境。要优化教师校本教研,应当丰富校本教研物质空间,为教研提供基础;关联社会空间与精神空间,共享教研资源;形成三元辩证统一的空间,构建教研有机体。

    关键词:空间生产;校本教研;困境;优化路径

    引用格式:王蓓蕾,陈国华.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教师校本教研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91-97.


    当代时尚美学话语体系研究

    (南阳师范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基于当代时尚美学话语体系研究的思考,如何从时尚话语权向时尚美学话语权评价体系转型,成为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结合当下多元化的时尚“新颖”性的操纵法则,从时尚话语权体系、美学精神引领话语体系、时尚消费文化承载话语体系、时尚产业经济支撑话语体系四个方面展开论证,用一种相对稳定的话语尺度对时尚美学加以论衡,可以为中国时尚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

    关键词:时尚美学;美学精神;时尚消费;话语权;时尚产业

    引用格式:孟少妮.当代时尚美学话语体系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98-103.


    数字技术赋能豫西南民歌品牌化开发探究

    (南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以数字技术赋能豫西南民歌的品牌化开发,能够推进豫西南民歌的非遗保护工作,发挥豫西南民歌的文化传承功能和文旅文创价值。在豫西南民歌品牌化开发中,需要以大数据、VR/AR/MR、物联网、5G技术等为技术基础,构建“数字化非遗保护”“智慧化+音乐教育”“沉浸式+文旅文创”等品牌化开发模式。此外,运用沉浸式、交互性的数字人文技术,建立多元协同的豫西南民歌品牌化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豫西南民歌品牌化开发体系,开发情景化、沉浸式的豫西南民歌文旅文创产品。

    关键词:数字技术;豫西南民歌;品牌

    引用格式:张塘林.数字技术赋能豫西南民歌品牌化开发探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6):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