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所见汉代丧葬观念与宗教文化特征
岳 岭,金爱秀
(南阳师范学院a.历史学院;b.汉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南阳473061)
摘要:南阳汉画中有大量涉及宗教信仰的题材内容,是反映汉代宗教文化最直观、最全面的资料。南阳汉画本身就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丧葬艺术表达形式,是汉代丧葬观念意识的生动体现。它以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目的,展示了汉代人为死后世界臆造的一系列虚幻的宗教意象,是一种“天国的幻想”。其具备的多神崇拜和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特征,既反映了汉代宗教对原始宗教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又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南阳汉画对于了解汉代宗教文化的时代特点和发展演变以及汉代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南阳汉画;民间信仰;丧葬文化;多元文化认同
引用格式:岳岭,金爱秀.南阳汉画所见汉代丧葬观念与宗教文化特征[J].南都学坛,2024,44(4):1-10.
汉画黄帝图像与汉代的黄帝崇拜
柳 玉 东
(南阳师范学院a.历史学院;b.汉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南阳473061)
摘要:汉画中的黄帝图像,从画像内容来看,主要分为黄帝画像、黄帝升仙图、黄帝出行图和黄帝四神像。从刻画人物形象来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现了黄帝帝王之尊的人物形象;另一种是神化的黄帝形象,主要刻画为熊首人身的人兽混合的形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崇拜的热潮已经在社会上兴起,但先秦时期对黄帝的尊崇仅限于传说故事。西汉时期,黄老之学盛行,黄帝被作为远古圣明的君主进行效法和祠祀;东汉时期,随着谶纬的兴起和原始道教的形成,黄帝被神化和仙化,成为道教的主要神祇而广受膜拜。汉画中把黄帝刻画为熊首人身的形象,既与黄帝部落熊的图腾信仰有关,也与熊的特殊习性和对熊的力量和生殖崇拜与辟邪习俗有关,更是与汉代把黄帝神仙化的艺术表现密切相关,彰显了汉代对黄帝的崇拜和审美意识。
关键词:汉画;黄帝崇拜;道教
引用格式:柳玉东.汉画黄帝图像与汉代的黄帝崇拜[J].南都学坛,2024,44(4):11-18.
新莽至东汉初年南阳汉画中的门吏服装考
张 珊 珊
(北京语言大学 文学院,北京1000021)
摘要:新莽至东汉初年的南阳陈棚彩绘画像石墓中出现了大量的门吏形象,反映了南阳地区这一时期不同身份门吏的服装特点。根据门吏所持物品不同,可将其分为拥盾门吏、执笏门吏、执戟门吏、执棨戟门吏、执金吾门吏和拥彗门吏。拥盾门吏多为门亭长,戴武弁大冠;执笏门吏多为门大夫,戴进贤冠;执戟门吏与执棨戟门吏为郎官形象,戴武弁大冠;拥彗门吏为门卒,戴赤色平上帻;执金吾门吏为执金吾,戴赤色介帻。门亭长等皆为汉代门者,因此在汉画像中多以门吏形象出现在墓门或门柱上,以起到宿卫亡灵的作用。其服装亦与各自的身份相称。
关键词:门吏;南阳汉画像石;门亭长;郎官;执金吾
引用格式:张珊珊.新莽至东汉初年南阳汉画中的门吏服装考[J].南都学坛,2024,44(4):19-25.
汉画中艺伎倒立图像的艺术造型与文化阐释
林 坤
(南阳师范学院a.图书馆;b.汉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南阳473061)
摘要:汉画中艺伎倒立图像数量众多且形式多样,其造型从双手倒立到单手倒立,再到复合式倒立,同时还混合有其他动作,使倒立造型变得更加优美。倒立造型是汉代舞乐百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现了汉代贵族休闲娱乐的生活特征,体现了艺伎的创新精神和竞技精神,同时还对普通大众的身心健康有着促进作用。故而在欣赏汉代画像以及其他艺术形式时,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美,还要关注艺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其艺术的内涵。
关键词:倒立;汉画;艺术造型;文化阐释
引用格式:林坤.汉画中艺伎倒立图像的艺术造型与文化阐释[J].南都学坛,2024,44(4):26-31.
主流、传统、地域:谁的审美乌托邦
——试论豫剧《朝阳沟》的多重内涵
姚晓雷1,陈玉璇2
(1.浙江师范大学 文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2.浙江大学 文学院,浙江 杭州310058)
摘要:自1958年问世以来,豫剧《朝阳沟》之所以能常演不衰并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文化现象,与其审美内涵的丰富性密切相关。这部豫剧审美结构的表层形态是一个弘扬“上山下乡”主旋律的故事;中层结构是对长期的农耕文明背景下乡土社会所形成的土地意识、情感思维、审美趣味等传统价值形态和审美形态的演绎;深层结构则是对河南地域民间人们热衷追求改天换地的乌托邦情结、以斗争为核心的土地情感、六亲缘薄的认理型人格以及讲究有容乃大、得理饶人的人际关系处理策略等的阐发和映现。正由于有多层内涵的支撑,才使得不同时代的观众群体都能在其中见仁见智,各取所需。
关键词:《朝阳沟》;主流;传统;地域;乌托邦
引用格式:姚晓雷,陈玉璇.主流、传统、地域:谁的审美乌托邦——试论豫剧《朝阳沟》的多重内涵[J].南都学坛,2024,44(4):32-40.
同一性诉求下的茅盾文学奖
范 国 英
(西华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610065)
摘要:在现代性自反性动力的推动下,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力图重新建构知识分子在现代性的分裂和矛盾中被削弱的话语权,为这个世界提供认知体系和解释框架。自第八届到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评奖机制、获奖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获奖作者的构成上都体现出某种同一性诉求:在评奖机制上抹平了原有的审读小组和评选委员会之间的对立,用提名书目取代推荐书目,重新强调茅盾文学奖评奖的权威性;对现实主义作品的认可轨迹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肯定;现实主义的重新回归将曾处于文学场中不同位置甚至是对立的作家并置在茅盾文学奖这一体系当中。可以说,自第八届起,茅盾文学奖开始重建知识或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为这个社会以至于世界提供一种具有稳定或永恒意义的价值体系和认知体系。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同一性;现代性
引用格式:范国英.同一性诉求下的茅盾文学奖[J].南都学坛,2024,44(4):41-47.
先秦儒家理论中“文”字的思想内涵
朱金发1,朱汉若2
(1.南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南阳473061;2.韩国清州大学 研究生院,清忠 北道 清州28503)
摘要:“文”字是先秦儒家理论中的“文”“文学”“文章”等概念的理论核心。殷商甲骨文中以“文”作为美称来赞美先王,西周初年沿袭“文”字的这种用法,并以有礼为“文”,以有“文”为德,大力提倡明德精神,提出“文德”概念。春秋时期,以个人道德操守、个人品行、文化素养与言辞文采为“文”,同时认为《诗》《书》等典籍的学习可以培养这种品性,“文”概念的礼仪与文化的思想观念有了分化趋势,《论语》中提出的“文学”概念是礼的范畴,是孔子授徒课业的主要内容,《论语》中多以“文”指代这种课业中《诗》《书》等典籍学习,以“礼”字指礼仪学习,“文”概念理论内涵分化趋势更明显。战国时代,“礼文”与艺文被区分开来,以“文章”指礼,以“文学”指学子课业的《诗经》《尚书》等典籍,“文学”概念就逐渐脱离了礼学的理论阈限,特别是《荀子》一书中,“文学”直接与《诗》《书》经典相关联,为后代文艺理论的文学概念的提出,开创了理论源头。
关键词:先秦儒家;文;文采;文德;文学
引用格式:朱金发,朱汉若.先秦儒家理论中“文”字的思想内涵[J].南都学坛,2024,44(4):48-58.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司法推进
彭中礼,彭 娟
(中南大学 法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
摘要: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意味着必须推进公正司法,二者间是目标与方法的关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司法推进是指司法机关在党的领导下,以公正司法和人民司法为价值坚守,通过司法政策、司法制度、司法理念和司法实践的革新,全面作用于立法、执法与守法,最终“四力合一”形成“四驱动力”推动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其基本特征是:在领导制度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引领;在推进方略上实行司法政策、司法制度、司法实践和司法理念的“四维联动”;在价值目标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司法推进以期改革成本、实践性能和制度供给上的实践优越性,深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理论适洽性,彰显了中国的司法智慧,演绎了司法文明的新形态。未来的司法推进应始终将“以党为舵”“以民为本”“公正为魂”及“科技为用”融贯司法活动的全过程全领域,谱写法治文明的新篇章。
关键词: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公正司法;人民司法;司法政策
引用格式:彭中礼,彭娟.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司法推进[J].南都学坛,2024,44(4):59-68.
我国民事再审审查程序的反思和优化
杨雅妮,卢小倩
(兰州大学 法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民事再审审查程序是民事再审审理程序的前置环节,对于保障当事人、案外人申请再审权,过滤不符合再审条件的申请再审案件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虽然我国立法已从管辖法院、审查方式、申请再审事由等方面对该程序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仔细审视,民事再审审查程序仍存在再审申请的管辖法院不利于发挥各级法院应有职能、申请再审原则上免交案件受理费不利于控制再审审查案件数量、以书面审查为主的审查方式不利于保障申请人程序参与权以及“新证据”的认定标准不利于统一再审审查的结果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民事再审审查程序,正确定位四级法院的审级职能,应将再审申请的管辖法院统一规定为原审法院,完善申请再审案件的受理费交纳规则,提升询问、听证等审查方式的适用频率,并正确把握再审审查阶段“新证据”的认定标准。
关键词:民事再审;再审审查;再审管辖;审查方式;再审事由
引用格式:杨雅妮,卢小倩.我国民事再审审查程序的反思和优化[J].南都学坛,2024,44(4):69-7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起点:论争、标准与判定
王 峰,胡安全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起点在本源性上具有丰富意蕴。正确认识其历史起点,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做好“守正”工作。不过,学界对这一问题存在较大论争,主要有“近代说”“中共成立说”“新中国成立说”“三中全会说”四种观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特定的科学内涵、本质规定、生发语境,它的历史起点不能简单地追溯到类似现象的探索、追溯到使其可能生发的某一条件,而应以其概念生成史及内涵规定性为参照,以其理论起点与实践起点的形成、具体成果的取得等为标准。据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起点应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这样的起点,是因为它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传扬了党一以贯之、接力探索的优良传统,在它的深远影响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起点;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引用格式:王峰,胡安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起点:论争、标准与判定[J].南都学坛,2024,44(4):78-85.
新闻报道中“南水北调精神”建构的实证分析
周 耀 民
(南阳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南阳473061)
摘要:基于话语分析理论,对2000—2023年间的472篇关于南水北调的新闻报道,以及2009年以来的42篇相关学术论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闻报道是南水北调工程实践和精神观念之间的桥梁中介,建构出了15种南水北调精神的基本内涵,各内涵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和亲缘关系;新闻报道着重强调了南水北调精神的三个特色,即生态优先的价值追求、统筹协调的行动原则和牺牲奉献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地比较分析发现,新闻界与学术界对南水北调精神基本内涵的偏好与侧重并不一致。新闻界强调“生态优先”和“统筹协调”的观念;学术界则强调“牺牲奉献”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新闻界与学术界有必要统一共识,在弘扬传播南水北调精神上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南水北调精神;新闻报道;建构
引用格式:周耀民.新闻报道中“南水北调精神”建构的实证分析[J].南都学坛,2024,44(4):86-93.
隐匿·敞开·神圣:海德格尔后期诗性自然观的内生逻辑
陈 梦 晖
(山东大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心,山东 威海264209)
摘要:1930年左右,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重点由“存在”转向了对于存在的意义和真理的思考,其后他对自然问题的思考突破了前期思想中“此在”的束缚,是于诗性维度上展现的诗性自然。其早期所谈论的自然是作为世界这个整体之内的存在者,它完全依赖于此在的显现。后期通过拓展“敞开”这一核心概念的含义,释放出其中潜在的庇护属性,使得诗性自然之生成和展开成为可能。诗性自然的完全显现体现为诸神的回归与神性的闪耀,展露出了“神圣者”的本质。“诗性自然”回应了自然与主体关系的新型关切,为当代生态哲学和自然美学的建构与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
关键词:海德格尔;自然;隐匿;敞开者;神圣者
引用格式:陈梦晖.隐匿·敞开·神圣:海德格尔后期诗性自然观的内生逻辑[J].南都学坛,2024,44(4):94-101.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础能力解构:一个HCPS的分析框架
韩江波a,b,c,张耀一a,李自闯a
(南阳师范学院a.经济与管理学院;b.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c.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河南 南阳473061)
摘要:作为未来制造系统的主要形态,HCPS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的关键,甚至会根本性地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产生的生产制造模式和技术经济范式。HCPS技术体系架构主要涵盖感知层、配置层、设备层、网络层、决策层,与这五层技术体系架构相对应,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能力包括智能制造数字映射能力、智能制造价值增值能力、智能制造资源调适能力、智能制造网络集成能力、智能制造数据解析能力。针对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应从技术层面(深度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有效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设施层面(全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夯实智能制造产业基础的发展根基)、基础层面(强化智能制造基础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六基”的突破和升级)、生态层面(大力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高效引领和整合制造业生态环境)、支撑层面(全方位推动“要素-平台-制度”的支撑力度)着手努力。
关键词:智能制造;产业基础能力;HCPS
引用格式:韩江波,张耀一,李自闯.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础能力解构:一个HCPS的分析框架[J].南都学坛,2024,44(4):102-112.
银行管制放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和 军,刘 莉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
摘要:文章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省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银行管制放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银行管制放松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渠道机制。结果显示,银行管制放松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不平等,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管制放松显著地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份额,并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收入份额,构成了银行管制放松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机制。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证实,银行管制放松会提高城乡信贷非均衡性、加剧农村资金外流、提升技能溢价,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文章的研究为全面认识银行管制放松影响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对于合理推动中国银行体系市场化改革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银行管制放松;城乡收入差距;收入不平等
引用格式:和军,刘莉.银行管制放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南都学坛,2024,44(4):1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