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处
当前位置: 首 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南阳师院转型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6-05-02

 

南阳师范学院

关于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经党委、行政研究,决定自201410月起,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总体部署,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抢抓有利时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定不移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工作,为促进我校科学发展、跨越崛起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圆满完成转型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二、总体目标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校地互动、校企合作,在学校治理结构、专业产业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队伍建设、应用性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通过5年努力,建设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行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初步实现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

三、具体目标

(一)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

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院系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在院系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使专业发展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成为特色优势专业。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明确院系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管理的职权。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建立起与应用性大学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二)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

建立由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及退出机制,根据产业结构对院系、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和改造。重点培育建设35个特色专业集群,逐步提高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使学科专业布局更加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推动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专业发展定位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5年内使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规模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三)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以毕业生创业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全面推进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为不同学生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达到100%。建设58家“校中厂”,完善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对接认证制度。加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将毕业论文(设计)转变到技术革新、成果转化、项目设计、作品创作等创新课题,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直接来自行业企业技术需求的比例达到75%以上。

(四)完善应用型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

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和教材建设制度,制定应用型课程和教材建设标准,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评价机制。加快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将相关产业和领域新发展、新要求纳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支持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际先进课程的引进,专业主干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5年内建设200门左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100门左右网络共享课程,开发建设50种左右校级应用型规划教材、20种左右省级应用型规划教材。

(五)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加快校内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整合、改造与提升,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享共建一批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室。依托行业、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一批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构建起符合真实环境的技术技能体系和实习实训体系。每个专业都要有12个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35个高水平的“校中厂”或“厂中校”合作育人基地,保证学生集中实习实训比例达到80%以上。进一步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习实训和假期实习制度,实验实训实习课时比例达到60%以上,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学时累计达到1年以上。

(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及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

落实好与企业的“双挂”、“双聘”制度,每年选派100名教师到行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合作研究、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和顶岗挂职;对特殊人才,打破学历、职称限制,采取团队引进、创业引进、智力引进等形式,每年聘用100名行业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任教。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力度,引进专职实验人员,增加兼职实验人员,稳定实验教学队伍。着力建设实习实训教师队伍,强化实习实训效果。建设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立创新创业师资。5年内,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专兼职实验人员达到300人,应用型教学团队达到50个以上。

(七)加快专业硕士点建设步伐

以教学、科研优势专业为先导,以优质师资队伍为依托,以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础,快速推进专业硕士点建设和专业硕士生培养工作。以生物工程二级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重点建设学科和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建设35个相对稳定、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优势学科方向,培育12个新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招生人数每年300人以上。完善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把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打造成我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靓丽名片。

(八)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加大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力度,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进就业基地建设,开拓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使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在就业基地就业比例达到50%以上,学生就业满意度达到70%以上。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学生创业孵化基金,为师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提供综合服务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并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和指导,把创业教育和训练渗透各类课堂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使毕业生创业率达到3%以上。

(九)强化应用性科学研究

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及社会服务体系,加大应用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以成果转化情况和技术成果突破性、带动性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健全由市场和用户广泛参与的开放评价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开展应用性研究,进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业务,全力打造应用型科技创新团队。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力争通过5年时间,与行业企业共享共建50个左右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1015个协同创新中心。

(十)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师资、技能、就业与创业等各类培训,把学校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积极开展科技合作,有针对性开展科研攻关,解决行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把学校建成应用技术产学研合作中心;积极参与和承接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重大课题研究,为政府决策与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把学校建成地方政府决策咨询和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智力支持中心;积极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提升地方文化建设品位,充分发挥学校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把学校建成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中心。力争5年内,学校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人数达到300人,横向合作研究经费突破5000万,为地方培训各类人员达到3000人。

(十一)深化校企、校地合作

整合校内资源,建立校内产业园区,引进200家以上高层次企业入驻校园。吸引企业加盟,建立“校中厂”或“厂中校”,实施生产中的教学工作。依托相关专业将企业培训课程有机嵌入专业教学计划,建立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进行定向人才培养。依托相关院系与企业进行“实体合作”,共建共管二级学院(或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共享合作成果,将二级学院建成集人才培养、科研、生产等一体的教学基地。

(十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有选择性引进国外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等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与国外应用型高校开展合作办学,5年内新增35个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在国外建立23个实习实训基地。探索与国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作开展“国际认证证书”定向培训计划。实施管理人员国际培训项目,每年选派20名管理人员到国外应用型高校学习先进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

四、推进策略

(一)示范引领。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方向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确定35个院系和810个专业开展转型发展示范工作,引导教学院系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进步与学校转型发展相互促进、互利共赢、具有推广意义的转型路径和模式。

(二)项目带动。统筹兼顾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特色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等工作,确立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课程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验课程建设为内容的研究项目和一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教材建设项目,建设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行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分步实施。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雏形年上台阶、见成效”的要求有序进行,一方面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另一方面有保证计划落实的具体措施既在全面上下功夫,又在深入上做文章,最终实现学校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

五、组织领导

转型发展工作在学校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学校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综合协调、督办评估、企业联络等工作部门,分工负责转型发展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六、主要任务

(一)教学单位

各院系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今后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全面了解当前社会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从课程建设、教学策略改进等方面,开展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校内探讨和社会论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本单位转型发展三年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处理好如下几项重点工作: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方向,搭建学科专业建设平台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术水平和办学层次,培育新的专业硕士学位增长点。完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加强行业产业相关专业、地方特色专业和师范类专业建设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生为本”的理念,修订完善各年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持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先进性科学性根据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研究完善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体系,减少课内总学时,增开实践性课程,优化课程体系,结合行业需求,开发创新型、实践型课程。

3、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按照实验教学针对课程、实训教学针对行业、实习教学针对岗位的理念,做到实践教学项目化,实践项目课程化。

4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案例教学改目标教学为任务教学,重点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块教学、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教学改革。改变期末一考制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强化学习过程考核改变知识理论为主体的考核内容,强化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考核。完善学分制,精简专业核心课程,扩大选修课程比例突出问题为中心基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学习法等。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学生的实习实训,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或行业接受顶岗培训积极引进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长期在一线岗位工作的优秀工程师或专业技术人才,推进优秀双师队伍建设。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每个专业都要培养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

6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和要求布局,设置与企业实际一致的生产岗位,建立校企双方人员分工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将真实的生产岗位任务与专业课程有机对接,开发与生产岗位相对应的生产管理课程,将教学环境搬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7、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实验室开放数量,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加大对学生课外实验指导力度,以挑战杯、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智能汽车等竞赛为依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8、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把毕业论文(设计)做到企事业单位之中去,使该教学环节能真正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能真正解决企事业单位切实存在的实际问题。

9、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与企业合作共建院系或专业,共同参与学科专业调整、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方案实施、师资培养等工作。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

(二)职能部门

各职能部门认真作好学校层面的转型发展三年建设方案全面统筹校的转型发展工作围绕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根据建设方案,抓紧抓好落实,作好过程管理,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1、教务处:一是要作好学校专业结构调整方案;二是要作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三是要作好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方案;四是要作好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五是要作好实习实训工作建设方案;六是要推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配套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七是要推进学生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八是要协同学校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院系作好企业入驻校园计划,力争通过1年左右的时间,引进不少于80家企业进驻我校,初步满足院系学生实习实训岗位需求。

2科研处:一是要探索完善符合学校转型发展要求的应用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方案;二是改革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三是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四是要建立以技术成果突破性、带动性、成果转化情况和社会服务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五是要健全由市场和用户广泛参与的开放评价机制。

3、人事处:一是要出台符合学校转型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二是要制订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和培养方案;三是要完善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引进方案;四是落实好与企业的“双挂”、“双聘”制度;五是要建立有利于双师培养的职称评审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等工作。

4、实验设备处:一是要根据学校转型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结构布局;二是要整合实验室资源,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三是要完善仪器设备配置办法,推进资源共享,提高试验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四是要制订实训工作建设方案,着力打造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平台;五是要强化实验室、实训室的日常管理,推进实验室和实训室使用效益评估。

5、研究生处:一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二是要从专业学位教育特点出发,大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着力建立培养与就业互相促进的长效机制。三是要进一步拓宽学科、专业领域,优化结构和布局,积极申报新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6、国际交流处:一是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换生项目,为学校学生创造更多到国外高校学习交流的机会;二是要积极开展留学生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提高学校对外开放水平;三是要积极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增加校参与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四是要积极开展在国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新探索,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7、招生就业处:一是要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二是要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三是要突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四是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设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五是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评价体系。

8、团委和学生处:一是要协同做好创业型学生社团建设,推动校园创业训练活动的开展;二是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省、全国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三是开展科技社会发展方面的讲座,营造学术氛围,强化担当与服务意识,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9、后勤处和基建处:一是后勤处要牵头教学院系、实验设备处及基建处等单位,及时启动对学校房产的全面排查摸底工作,通过挖潜,整合现有用房资源用于实训室建设;二是基建处要在不影响学校整体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抓紧新建一批应急性实训用房,满足试点建设单位和入驻企业的生产及实训用房需求。

10、财务处:一是要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支出结构,压缩非教学开支,加大对转型发展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二是要设立转型发展工作专项资金,尽最大努力,给予转型发展工作以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确保转型发展工作顺利进行。

11、图书馆:一是要加强文献资料建设,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的实际,购置教学科研图书资料,满足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二是要加快馆藏文献数字化的步伐,提高图书利用率,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从传统型向数字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单一资源提供型向多元服务型转变。

12、网络中心:一是要加强无线网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实现网络信息点在校区内的全面覆盖;二是要融合新型网络技术,建立管理有序、安全规范的网络运行系统与服务体系;三是要加强网络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多个网上学习平台,并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实现师生、生生网上互动交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13、宣传部:一是要通过媒体宣传、组织开展专题讨论等形式,引领广大师生员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在认知水平、执行能力、发展实效上实现新提高,使狠抓落实、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使试点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学校转型的发展目标形成强大共识;二是要大力宣传学校转型发展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单位和个人,树立典型,弘扬正能量,在全校营造出干大事、创大业、促转型、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七、进度安排

(一)考察学习(201410-12月)

按照“可参照性”原则,精心选择外出考察学校并上报学校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考察对象学校原则上应为省内高校。教学单位考察人员应包括本单位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教学秘书、科研专干、教研室主任及部分骨干教师,其中党政一把手不得缺席。职能部门考察人员由本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行确定。要带着问题交流学习,力争通过学习考察,解决本单位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考察时间原则上为1天,以不影响正常工作为宜。考察费用由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学校转型发展专项经费中统一支付。

(二)论证规划(201412-20153月)

各单位在外出考察学习、明确学校定位、摸清家底现状及相关行业产业需求的基础上,积极部署本单位的转型发展工作。各单位要制定明确的转型发展规划和时间表、路线图,撰写《转型发展建设方案》,并于2014118日前提交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含电子版和纸质版,纸质版一式10份)。

(三)答辩审议(20153-5月)

学校组织召开转型发展建设方案专题答辩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抽签顺序,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建设方案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答辩。答辩分为单位陈述和专家提问两个环节,其中单位陈述不超过8分钟(制作PPT进行演示),专家提问不超过8分钟。

(四)确定试点(20156月)

各单位根据答辩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本单位的《转型发展建设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使之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学校根据答辩评审情况,确立810个院系作为首批转型发展示范单位,并拨付专项建设经费进行资助。

(五)建设评估(20157-201912月)

各单位按照学校审议通过的《转型发展建设方案》开展工作。学校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一年打基础、见雏形年上台阶、见成效”的时间节点,及时组织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严格依据《转型发展建设规划》中确定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对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验收,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下一阶段专项经费的拨付和停止。

八、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精心撰写既符合校情、院情,又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转型发展建设方案》,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雏形年上台阶、见成效”的时间节点,对相关建设目标分期提出明确的定性或定量指标(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当以表格的形式予以集中展示)。

教学单位的建设方案应依据本单位转型发展工作思路、专业设置现状、专业与社会需求吻合度、专业改造优化方案、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双师队伍建设、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验设备条件、实习实训条件、创业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建设、社会服务工作、学生学习水平、学生就业状况等确定建设项目,制定发展规划,并提出相应的经费申请;职能部门的建设方案应结合自身分工,侧重转型发展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支持。

 

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办学定位的必然选择,也是我校办学进程中的又一次大跨越。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要充分认识转型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转型发展在当前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精心组织,务实重干,切实作好此项工作。各单位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参与。广大师生员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学校转型发展的实践中去,努力打好打赢转型发展这场硬仗,推动我校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附件一:南阳师范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转型发展工作方案(讨论稿)

附件二:南阳师范学院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转型发展工作方案(讨论稿)

附件三:南阳师范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发展工作方案(讨论稿)

附件四:南阳师范学院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转型发展工作方案(讨论稿)

附件五:南阳师范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转型发展工作方案(讨论稿)

附件六:南阳师范学院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转型发展工作方案(讨论稿)

附件七:南阳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转型发展工作方案(讨论稿)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