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迎评进行时(二十一)】淡泊名利勤未弃 坐树不言铸佳绩 —记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指导老师高振海

发布日期:2018-12-05    作者:     来源:     点击:

                              淡泊名利勤未弃 坐树不言铸佳绩
                                                                                                                                                                                                --记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指导老师高振海
                                                                                                                                                          ◎张君明 仲雅晴 刘雨薇
   在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师生队伍。他们在各级各类电子设计大赛、青年科普创新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国家竞赛中,所向披靡屡获佳绩,用汗水和努力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竞技赛场上的佳话。
   在这个优秀的团队取得一次又一次荣誉的背后,离不开该院创新实验室指导老师高振海的辛勤付出。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探寻其队伍屡次获奖的“秘密”。
                                                                                                                                                    淡泊名利 筚路蓝缕心赤诚
   学校科技楼二楼的角落一侧,是高振海积年累月工作的办公室。一览无余的办公桌上没有任何装饰物件,办公桌旁的书架上却满满当当地放置着各类机器人模型、书籍文册和稀奇摆件,周围的桌子上摆满了裁缝机、电路板、电烙铁……高振海俨然把这一方天地当成了他的“实验室”。
   自1985年大学毕业,高振海便一直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2009年,在学校和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高振海组建了大学生课外实训团队并指导各种相关竞赛项目,同年成立创新实验室。
   回眸往昔教研之路,时间一晃已是三十余年。“九年前组建实验室,初心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力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他的脸上满是谦逊笑意,语气柔和缓缓倾吐。
   在实验室创立之初,仪器设备的缺少、实验条件的简陋、个人经验的不足……这些困难阻挡着实验室发展的脚步。面对艰苦条件,高振海没有退缩,带领实验室的师生们交流讨论,不断向其他有经验的高校学习,利用有限的资金改善实验仪器和实验环境,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软硬件实力。
   “那时环境艰苦,却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潜力,处境造就机会。现在设备不断齐全,学生能力也仍需培养。”在创新实验室里,高振海不仅帮助学生在电路设计、制板和测试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进行电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电子竞赛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寸烛微光短,匠心师意长。高振海陪伴着创新实验室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星光熠熠。
   “其实我认为自己做的事谈不上有多大贡献,在荣誉的背后不止是我一个人在努力。我只是一名平凡简单的老师,自己所为实在渺小甚微。指导团队进步、为学生答疑解惑是每个老师都会乐意完成的事情。”谈及他带领团队取得的诸多荣誉,高振海面露腼腆,摆摆手坦言道。
                                                                                                                                    躬行实践 精诚团结破万难
   谈及比赛,高振海面露严肃地说道:“团队比赛依靠的不是个人,而是集体。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凝聚在一起,一时的比赛与结果都不是最重要的!其间过程才是我们最需要追求、最值得回味的记忆。”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得失,更注重过程中的锻炼和提升是高振海教给团队的第一堂课。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只有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才能更迅速地解决问题。面对学生赛前的慌张,高振海一边耐心冷静地指导学生如何改进,一边鼓励学生保持信心。他语气认真地说到:“比赛中出现突发状况是很正常的,关键要看怎么引导学生克服慌乱重回正轨,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就有经验了。”一个团队实力的提升只有通过实践才会得到真正的锻炼。
   对于2018年4月底的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高振海无不感慨:“为了准备那次比赛,我整整四天睡不踏实,不断地带领学生操练和突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和记者讲述起当时的情况,自己所带的两个队伍之一在赛前面临机器故障问题,同学们着急的话语从电话中声声传来。“我只能一边给予他们安慰,一边告诉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直到同学们成功完成了比赛,我提着的心才真正放下来。”
   在赛场上,高振海虽然不能亲自上场指导,却一直在旁边时刻关注着赛场情况,给予队员们一定的鼓励。最终团队成员们取得了一个国家级二等奖、两个国家级三等奖的佳绩。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三班的王宇琪是团队里的一名学生,曾在高振海的带领下参加了很多比赛。谈及赛前机器出故障这件事情,他心有余悸又满是感激:“面对突发情况,因为高老师不在身边,我们刚开始有点不知所措,但是电话里高老师有条不紊地指导着我们如何修复,让我们紧张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同学们恢复冷静,知道自己只需要调整好心态,像平时训练时一样全力以赴。
   高振海的学生杨阳追忆道:“在2014年的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我们团队的作品‘全智能节能灯系统’获得了创意作品单元大学组的全国总冠军,得到了去国外旅行一周的机会,那是我见过老师笑得最开心的一次。”对于这个比赛结果,高振海坦言自己在赛前习惯以严谨的态度指导每一个团队成员,所以很少面露笑容。看到学生们获得荣誉后欢呼雀跃的样子,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再难掩笑意。
   在高振海指导的下,学生们频频在各级各类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7年,由高振海指导的团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河南赛区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17年,由高振海指导的团队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决赛中,获得二等奖;
   2017年,由高振海指导的团队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作为河南省唯一晋级决赛的队伍,获得国家三等奖;
   2018年6月,由高振海、叶铁、张帅老师指导的团队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再次作为河南省唯一晋级决赛的队伍,获得国家三等奖。
        …………
        一张张的证书代表着荣誉,亦定格记录着一次次的执着步履、一滴滴的拼搏汗水,这将是团队每个人最珍贵的回忆。高振海很是认真地讲道:“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荣誉,更希望他们能够多去享受学习的过程,这才是比赛最大的意义!”
                                                                                                                                                      研精致思 以身作则学无止
   如果一件事情你已发现缺陷,就不用再继续,将错误改过来重新开始做——这是高振海教给学生们的“臭鸡蛋原则”。团队里的一名队员对此深有感触:“在一次机器人大赛中,我们做出来的作品出了一些问题,之后一直难以调试好。高老师就让我们重新做了一遍,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比赛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高振海在向学生们传递比赛经验的同时,亦教会他们一些人生哲理。
   “面对失败,哭一场就好了。”这是高振海对于比赛的幽默见解,他也时常教学生们要坦然面对得失,“尽管经历了数百次试验,结果还是失败了,这个时候哭一场,继续前行。比赛不止这一场,人生要继续向前。”高振海不计得失的坦然心态不仅在赛场上教会学生们心无旁骛,也在生活中教会学生们勇往直前。
   常年的知识沉淀是高振海教学传承的坚实基础。他对记者说道:“教学相长,我既然是一名老师,就要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学生负责。我必须有充实的知识,才能解决学生询问的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指导比赛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更新我的知识储备。”高振海随手拿起一个笔记本给记者展示,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
   高振海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如今,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已培养出一大批竞赛成绩突出、社会认同度高的优秀创新人才。同时,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全国节能减排技能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赛事活动,先后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奖项18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1项,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申请国家专利5项……
   无声春雨细,润物秀风光,高振海陪伴着学院一路征程、一路跋涉、一路成长。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南阳师范学院,像高振海老师这样辛勤奋斗在一线的教师还有很多,正是在一位位这样看似普通的辛勤园丁的心血汗水浇灌下,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才能取得累累硕果。他们的每一步脚印,都镌刻在成绩斐然的荣光之后,留存于每一个学校成员的心里。(编审 张君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