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verseas Expertise Introduction Center for Discipline Innovation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Mid-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学院主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我校李玉英教授在“中国水利报”特邀做“把移民群众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的热议报道

发布日期:2021-06-18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本网讯(陈兆进 郑保海/文)我校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玉英教授在“中国水利报”做“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4重要讲话”主题系列报道,在“在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后续工程建设中,如何更好地统筹工程投资和效益,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总体布局?”围绕“坚持经济合理”是习近平5.14南水北调讲话中6点原则之一,在“6月17日专题第4版”做了“把移民群众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的特邀稿。全文如下:

  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极大地缓解了华北平原的缺水局面,提高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成为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县有“三多”,除了山多、水多,还有一个就是移民多。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完成,淅川县先后移民40余万人,淹没土地超过75万亩。移民的背后少不了奉献和牺牲,在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同时,如何把群众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提高工程效益,不仅是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二要科学合理进行后续工程规划,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更不能只为调水而调水,舍本逐末,违背调水工程建设的初衷;三要以人为本,在工程运行中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仅包括受水区,也包括水利移民群众和水源区群众;四要在工程运行中,在沿线推行生态发展模式,保证所调水不受二次污染。

  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复杂、涉及因素众多,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合理论证,科学实施,才能为科学推进后续工程锦上添花。

  

  作者简介: 

李玉英,女,教授,生态学理学博士,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保障技术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河南省软籽石榴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高层次人才(2021),河南省首届高级人才国际化培养人选,2013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卧龙学者,南阳市科技功臣,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学术带头人。2013年瑞典梅拉达伦大学和2017年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河南省科技厅、安徽省科技厅、江西省科技厅等多个省项目和成果评审专家,河南省科技咨询业协会注册高级咨询师,南阳市科技局专家组成员,南阳市生态环境局环评专家。

长期从事中线工程水源区水生态、水环境、生态修复及农业生态等领域研究和技术推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管局项目和水利部河湖保护中心、交通部等部门项目各1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和省部级项目7项,参与了国家“十一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横向合作项目20多项;第一完成人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南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4名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15篇和EI 11篇,获国家专利30多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1项;出版著作7部;为国内外多个学术杂志的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