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柳英英报道)10月17日上午,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精神研究院2019年学术年会暨教育部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我校科技楼三楼会议室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南社会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多位专家教授,以及来自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处和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的相关领导。校党委书记黄荣杰,校党委副书记谢冰松和副校长孔国庆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也参加了这次学术年会。
年会由孔国庆副校长主持。孔国庆副校长首先对莅临的专家和领导作了介绍,并表示了欢迎和感谢。校党委书记黄荣杰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我校情况,指出南阳师范学院始终以服务南水北调工作为己任,坚持打造南水北调优势学科群,在生态修复、水质保护等方面做出了重要工作,南水北调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南阳师范学院愿携手各位专家加强对这一精神的发掘研究。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处副处长徐军保在发言中指出,在推进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建国70周年的当下举办这场南水北调精神学术年会是恰逢其时,这次学术年会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举措,他对本次学术年会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准确把握当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要求,认真领会党中央和各级主管部门对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精神。二是要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不断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局面。南水北调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南水北调精神贯穿到思政课教学中,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更好地服务思政课程。三是要在在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中,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南水北调精神主要体现为一种奉献担当的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离不开这种奉献担当精神。来自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的孙林儒副院长在发言中对到来的各位专家表示了欢迎,对南水北调干部学院做了简要介绍。
来自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潜涛教授做了题为《深化南水北调精神研究,贡献中国梦伟大事业》的发言。他对南水北调精神研究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认真研究、提炼南水北调精神。南水北调精神源自于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和直接来源。高校要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南水北调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要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进一步拓展对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视野。既可以对南水北调精神做出直接内容概括,也可以对南水北调精神的某个分支做出概括,比如可以将移民精神作为南水北调精神的核心,并通过对其的“哲学拷问”来进一步系统“拷问”南水北调精神的生成、内涵、规律和时代价值。二是要积极地实践南水北调精神,要把南水北调精神中的理念、思维、智慧、道德规范等注入实践,注入时代,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践。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大美南阳,提升南阳人的精神境界,改进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效果。三是要建立起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长效机制。要以南水北调干部学院为抓手,建立起长效机制,持久服务于南阳人民的精神需要。四是要进一步增强研究自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国家的。南阳人要增强自信心,通过不断的发展研究,努力将南水北调精神这一南阳人的重大精神成果,逐步推动上升为国家精神。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岳奎教授在发言中高度肯定了南水北调精神的价值,认为南水北调精神研究是一块研究空间很大的处女地。他指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首先需要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南水北调本身的历史就是一部新中国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新中国七十年的奋斗史。如果说过去的移民史是一部血泪史,那么现在的移民史则是一部幸福史。其次是要加强对内容的研究。南水北调精神是新时代的表现和注脚。要推动南水北调精神的在地化,要进一步发掘南水北调精神与脱贫攻坚,与美丽中国的关系。南水北调精神的研究还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大发掘力度,通过学界对话,逐步形成共识。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层次,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南水北调精神。第三是要加强对南水北调精神的认同研究。认同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趋同的过程,它满足了个体对归属感的需求。认同包含了认知、情感和互动三个层面。这带来的启示之一就是可以将虚拟仿真教学技术用于对南水北调精神的宣传和教学上。最后是要加强对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平台建设。平台建设包括了对话平台、展示平台、科研平台、资政平台、讲话平台等方面。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振江教授通过公元前651年齐桓公的“葵丘会盟”指出,水治理在中国有着长远的历史传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治水成就。新中国水治理精神就体现为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斗争精神和奉献精神。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两大战役,一个是移民安置,一个是保护水质。这也正好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期间就黄河治理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南水北调精神体现为“大国统筹,人民至上,创新求精,奉献担当”。在南水北调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法上,要坚持政治、正确、正面的原则,通过教学融入,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万银锋教授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对河南精神谱系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成果不断的时期,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自信,需要持之以恒。最后是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可以将南水北调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还可以与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相结合。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小九教授在发言中从河南精神的角度对南水北调精神做出了解读。河南精神是河南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中形成的可贵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河南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和愚公精神都做出过肯定,这些都是河南精神的重要代表,与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相通的。郑小九教授用了“中”、“和”、“实”、“毅”四个字来概括河南精神,分别指出了河南精神中的自信、包容、务实和坚韧的品质特征。新时期要想实现中原更出彩,离不开对河南精神的发扬。河南精神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解决好当前制约河南精神进一步发展的消极因素。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牛田盛博士做了《增强南水北调精神研究的方法论自觉》的发言,他从方法论的角度反思了当前南水北调精神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包括前提预设问题,概念属种关系不清的问题和南水北调精神内涵提炼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焦金波博士做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发言,首先通过对目前已经总结归纳处的三十多种精神的研究来确定南水北调精神所处的历史地位,然后又从移民史的角度来对如何定位南水北调精神做出了分析,着重谈了如何将南水北调与三峡工程相区分的角度,从而指出精神概括方式、途径问题。最后他还以“浙西南精神”的产生过程为例,对南水北调精神的提炼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孔校长最后做了总结性发言,对发言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勉励大家在南水北调精神研究中做出更大贡献。
接下来进行了教育部重点项目开题论证会。论证会由南阳师范学院科研处龚世学副处长主持。孔国庆副校长首先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的开题论证,分别从项目简介、目标任务和具体操作三个方面对这一项目的完成方案作出了介绍。吴潜涛教授高度肯定了孔国庆校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基础,同时又对该项目的实施方案作出了中肯的建议,并表示希望孔校长的研究能够为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探索出一条具有普及和推广价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之路。邢相勤、岳奎、万银锋和郑小九教授也分别作了肯定的评价,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接下来,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席晓丽做了“2019年度教育部高校师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的开题报告,席晓丽院长分别从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建设的预期成果两大方面做了汇报。吴潜涛教授首先对席晓丽院长表示了祝贺,他建议该项目的实施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深刻发掘。邢相勤、岳奎、万银锋和郑小九教授也分别作了肯定的评价,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南水北调精神研究年会暨教育部项目开题报告会取得了圆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