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由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南阳市博物院主办的“文明在宛——讲好南阳文物故事”大讲堂第七期活动,在南阳市博物院成功举办。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院长、诸葛亮研究会会长高二旺教授受邀作《诸葛亮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会议由南阳文物保护院董全生书记主持,南阳市文化界专家学者、诸葛亮文化爱好者、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部分教师及在读研究生参加。
讲座伊始,高二旺院长以清晰的逻辑,梳理出诸葛亮在历史长河中的三重形象: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里,他是辅佐蜀汉、运筹帷幄的治世能臣;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他是料事如神、决胜千里的智慧化身;在民间信仰与大众认知中,他更成为集忠义、智慧于一身的精神符号。这三重形象相互交织,共同构筑起诸葛亮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随后,高院长从人生轨迹、家教思想、忠智品格三个维度,层层深入剖析诸葛亮的文化思想,带领与会者走进先贤的精神世界。
在诸葛亮人生轨迹解读中,高院长以时间为轴,系统梳理诸葛亮的一生:从琅琊诸葛氏的家学渊源,到南阳躬耕十年沉淀心性、洞察时势;从“三顾茅庐”遇明主,践行知遇之恩,到“白帝托孤”担重任,坚守君臣之义;从治理蜀汉时殚精竭虑、推行仁政,到北伐中原时矢志不渝、壮志未酬。其中,高院长特别强调,“臣本布衣,躬耕南阳”的十年耕读磨砺,不仅是诸葛亮人生的重要成长期,更为其日后治国理政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思想根基。而这一完整的人生脉络,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以及“顺天应人”天道观念的生动诠释。
谈及诸葛亮家教思想,高院长对《诫子书》、《又诫子书》等经典文献进行深刻剖析,通过与《道德经》的巧妙对比,深刻阐释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家教理念。他指出,诸葛亮不仅注重言传,更是身体力行:选妻重德行、教子从严戒、生活尚简朴、为官持清廉,将儒家的修身之道与道家的自然之道完美融合,将立志、修身、治学的道理融入家风之中。这种家教理念,历经千年沉淀,依然给予现代人深远的启迪。
对于诸葛亮忠诚与智慧的特质,高院长指出,诸葛亮的忠诚并非愚忠,而是建立在理性判断基础上的政治操守。他依法施政、公正用人、廉洁自律,将儒家的仁政思想、法家的法治精神、道家的处世智慧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施政理念。其智慧不仅体现在军事谋略上,更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得以彰显。这种忠智兼备的品格,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象征。诸葛亮的人生经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道观相契合,其智慧更是深受前代传统文化滋养:修身齐家融合道家顺应自然与儒家积极入仕,施政治国兼具依法治国的法家思想与公平施政的儒家思想,治军用兵重视练兵、将帅选拔及兵器改良。而他的经历与智慧,又反过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结束后,董全生书记进行了精彩点评。诸葛亮是南阳的文化象征,其精神品格深深扎根于南阳这片土地。“卧龙出山”的担当、《诫子书》的修身智慧、“鞠躬尽瘁”的赤诚精神,共同构建了独特的“南阳诸葛亮文化”,成为南阳向世界展示的文化名片。此次讲座旨在进一步深化对南阳诸葛亮文化的研究,大力弘扬“南阳卧龙精神”,让这一珍贵文化资源在当代焕发崭新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