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教科技〔2016798号文件(关于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我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于20169月被正式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是河南省2016年度唯一批准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我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于20129月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科技〔2012712号)等文件精神及有关要求,围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及调水水质安全的重大需求,结合我校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决定组建而成。

中心成立以来按照“河南急需、国内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要求,通过4年来的建设,形成了以南阳师范学院为牵头单位,协同了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南阳市人民政府、南阳市环境监测站、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中心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调水水质达标重大任务需求为牵引,组建2个协同创新平台,形成6支协同创新团队,开展了水源区水污染综合防控理论与技术、水土保持及特色产业创新升级和转型等领域理论与技术协同创新研究,打造高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群,在水安全重大理论、水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积极建立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加速本领域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河南省经济建设。

中心已聘任人员76人,其中博士52人、教授/研究员29人、副高职称37人,讲师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河南省特聘教授2名、省杰出创新人才2名、省优秀专家4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6名、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9名。汇聚了14个省级以上的科研平台和基地,其中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广中心。科研设备方面,已汇聚2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共200余台(套),总价值约1.2亿元。

中心建设期内开展水源区水生态安全重大理论、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10余篇,CSCI核心期刊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2部;获得各级科研奖励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产学研合作成绩显著。中心研发的秸秆板材技术在河南安朝板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转化;与河南坤元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香根草生态修复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推广面积达到2000亩,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与南阳奇伟等肥料和农药公司合作开发了生物有机肥和内生菌制剂。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简介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以水源区调水水质安全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针对水源区水污染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及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基础数据库构建、水污染防控技术与设备研发到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点、线、面相互结合为水源区水生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在中线水源区植物资源调查、新型环境保护材料研发与制备、光催化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水源区水污染排放标准评估与制修订方法体系构建、点/面源污染生态—生物一体化防控技术、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示范。打造一支水源区接地气的水生态安全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为维护水源区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重点实验室面积1440平方米,由9个核心实验室组成,拥有单价超过1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55台套,价值2800余万元。实验室在岗科研人员30人。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博士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国家第二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管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厅级学术带头人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
   近5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0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共10余部;获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科技成果鉴定40余项。


 

 

© 版权所有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路1638号南阳师范学院东区实验大楼9楼 电话:0377-63513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