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知识与思想“三位一体”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维度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 李小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政治、知识、思想三个维度精准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意蕴,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是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起点与根本准则。
一、政治:引领课程思政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政治性是世界大学的共同属性,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什么样的大学、坚持什么方向、高举什么旗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浙江工业大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准确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作为体现国家意志、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载体,自觉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分层分类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价值意蕴。学校牢牢抓住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重要契机,以党建领航,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国家、民族、政治制度的高度认同。
彰显“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本质。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课程思政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浙江工业大学注重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学术规范为重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政治引领作为“灵魂”贯穿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实现思政“如盐入味”、育人“润物无声”。学校实行教师全员思政,将课程、专业、学科的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育人使命充分体现,建立课程思政元素库和案例库,以生动、多样的形式提升育人成效。
增强科技报国和创新创业意识。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大学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浙江工业大学始终将提升学生科技报国和创新创业意识融入课程思政,讲授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让学生在比较中明差距、树目标、担使命、强动力,树立解决“卡脖子”技术的远大抱负。在课程中将创新创业意识和专业教育融合,建成“双创”课程27门,建立450余人的创业导师库,专门聘请127名海内外行业精英为“课程特聘教授”,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学校在“双创”领域实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大赛成绩斐然,成为全国首个斩获该赛事季军的地方高校。
二、知识:夯实课程思政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课程思政,课程是载体,知识是内核,而思政资源是知识的内在禀赋。
挖掘知识价值。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让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对知识价值的挖掘和提炼。正如当代英国社会学家Michael F.D.Young 将知识视作“有用的意义系统”,知识本身具有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基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看待世界、解决问题。浙江工业大学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确立138门改革试点课程、6个专业思政示范建设项目,以研究深化知识价值的深入把握,在课程体系中提炼形成价值信仰、科学认知和审美艺术的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交相辉映。
优化知识结构。面向学生求知需求,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进计划、进大纲、进教材、进课堂“四进”机制,依托浙江“三地一窗口”的优势用活用好实践性知识,将浙江文化、浙江精神、浙江优势和浙工大的学科专业特色、“三创精神”融入课程,将浙江独有的红船精神、“两山”理论、“八八战略”“枫桥经验”等引入课堂。学校积极发挥综合性优势,整合科学技术与人文社科力量,选树“厚德施教 健行铸魂”课程思政示范,让学生在广阔天地中更好地体验到人文之理、历史之律、社会之治。
促进知识融通。课程思政是一个完整体系,内涵于知识、熔铸于生活。学校推进基于知识、融于实践的“五育融通”,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人格、用深厚渊博的知识来塑造思维、用体育锻炼来增强精气神、用美学修养来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用劳动来磨练毅力和心智,激励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思想:构建课程思政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加强教师思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浙江工业大学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以教师思政赋能课程思政,落实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学年政治理论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实施“青蓝工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创立课程思政辅导员制度,首聘24名课程思政辅导员,全面提升立德树人意识。通过课程思政专题研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督导等举措,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意识与育人能力。
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有思想有灵魂有理想的学生,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做到远大理想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浙江工业大学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德育和素质要求,以“十大行动计划”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和理想抱负水平。课程思政是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追本溯源。教师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不忘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学校实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计划,引领学生卓越发展。
筑牢伟大梦想。当代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课程思政的核心是以课程学习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学校注重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学堂”结合起来,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里充分汲取养料,教育引导学生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守好“红色根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努力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来源:教育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