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
以“全阅读”书香育人聚力培育“中国大医”
南京医科大学秉承书香育人理念,坚持“书香”“医脉”相融,“通识”“专识”并重,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将阅读融入课堂内外、社会实践、临床一线,教育引领学生将阅读从“行为”拓展为“成为医者的修行”,以“四个结合”构建教学导读、活动研读、家校共读、成效转化“四个平台”,打造全方位营造阅读、全人群参与阅读、全领域引领阅读、全覆盖提升阅读的书香文化育人体系,教育引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和善读书,真正将阅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于德,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做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世情国情、胸怀天下的“中国大医”。学校先后荣获中宣部“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等荣誉。
极大医之“源”的教学导读平台:
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围绕“读什么”,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成长,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为医学生读经典之作、品传统之美打造导读平台,教育引领学生以真实性阅读学会读经典好书,求知求学。
一是菜单式定制经典导读书单。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出必读书单,如一年级必读《朱子家训》,二年级必读《论语》,三年级必读《大医精诚》,引领学生完成渐进式、阶梯式阅读。同时,在通识类选修课堂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赏析”“红楼梦”“围棋智慧”“诗词鉴赏”“古典名著选读”“六朝历史与文化漫谈”等50多门选修课,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让其成长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阶梯式读书清单
二是课堂化拓展时代导读书单。立足时代发展需求,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既读传统经典,又读时代之书。将传统与现代的书单融入公共基础课课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设置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专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设置医学的中国道路、新时代的中国医学等专题。编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案例选编》,精心选取150个医学与人文、中国医学、优秀传统文化中医学相关的教学案例,全方位为学生阅读时代化做足功课。近年来,学校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以及新时期对医学生成长的新要求融入专业教学课堂,引导学生既读《大医精诚》,又读《中国精神》,在诵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拓大医之“博”的活动研读平台:
医学特色与文化育人相结合
围绕“怎么读”,学校通过打造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多元阅读载体平台和品牌文化活动展示平台,引导师生在文化活动的拓展性阅读中研读经典、汲取时代伟力,学会做事,在做事中锻炼团队合作、齐心协力谋事的综合素质。
一是“活起来”的多元阅读载体。2003年,学校在国内较早创立大学生假期文化制度,要求学生每个假期完成精读1本书、泛读2—3本书的假期作业;2017年,学校率先在全国高校建立第一个常驻“朗读亭”;2019年,学校医学史专家张慰丰教授将其毕生藏书2.4万余册捐赠并搬迁至学校图书馆建成“慰丰书斋”,学生在书斋中阅读身边榜样的治学之道。近年来,学校先后在图书馆建立“真人图书馆”,校领导、专业课教师、党政干部、学生开启“面对面共读书”阅读经典活动,共读《梁家河》《伟大的医生》寻信仰力量、共诵《中国精神》续传承接力棒;为方便师生“时时、处处”可读书,打造10分钟阅读圈,在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分设读书角、书籍漂流驿站。截至目前,学校连续20年举办读书月活动、名家讲坛和名篇导读100余场,学生共完成8万余篇读书笔记、6700余篇调研报告,举办6000余场读书报告会,编印100多册《学生美文集》。

校园书香驿站
二是“亮起来”的品牌活动展示平台。“信仰的力量”读书报告会、“国旗下的思政课”“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懂中国”“阅享芳华”“百草寻芳”“榴竹书香”“诗词大会”“经典吟诵”“书香宿舍”“悦读之星”“分享您的书单”……一个个灵动的校园书香文化活动品牌成为师生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体验的舞台。学校每年邀请学科领域专家、优秀共产党员、最美辅导员、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走进校园、走上讲台师生共读一本书、共上一堂课、共赴红色之旅,向经典致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医学生养成教育。

学校专家学者与学生共读经典
展大医之“范”的家校共读平台:
覆盖校园与辐射社会相结合
围绕“怎么更好阅读”,学校以社会、家庭为纽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家校一体化社会实践服务共读平台,在社会实践中传播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医学生在创新性、发展性阅读中学会阅真人、阅多人,学会与多元的社会共处。
一是“走出去”的共读宣讲平台。学校以宣讲为载体共建医学生共读平台。用宣讲发出“请党放心的时代之声”,开展学生党建进公寓,成立微团课、微党课宣讲团。利用课堂休息十分钟、宿舍就寝前半小时的时间,走进班级、走进宿舍,分享读书心得、畅谈读书体会,善于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小故事说大道理的方法吸引同辈群体的关注和认同。用宣讲发出“强国有我的青春之声”,结合专业知识,引领师生走进南京博物院、雨花台、新四军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千村万户健康行”、健康宣教、社区义诊、流动血库、“防艾”红丝带等活动中宣讲医学时代发展新形势、时代新人新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的爱与担当。
二是“请进来”的家校院共读平台。依托“家长观察员”“榜样进校园”,每年邀请数十位学生家长,优秀高中生源地教师走进校园参加读书分享活动,通过“我与父母共读书”“我给父母寄家书”“我请老师来共读”等形式,向长辈展示学有所获的成绩,共同感受书香校园的魅力。邀请百余名中小学生走进大学校园,通过“我给学生讲故事”向中小学生传颂医学魅力,拓展学生阅读活动,构建家校一体化书香校园建设。

大中小学一起读经典活动
行大医之“仁”的成效转化平台:
临床历练与担当践行相结合
围绕“如何检验读书成效”,学校秉承知行合一“做大医”的育人目标,结合医学生教育规律,教育引导学生将前期“读好书”“会读书”的行为转化为在实践中敢担当、善作为的实际行动,将阅读延伸到临床一线、工作岗位中,转化为护佑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做既能拿起手术刀,又能扛起家国责的时代新人。
一是榜样引领临床阅读懂医道、会转化。学校立足临床阶段学生分领域、分科室学习的实际,充分发挥领域名医名师、科室带教老师以及行业知名校友的力量,为学生开设精准化的互动成长平台。以“校友论道”为医学生开展阅读讲堂,讲学医经历、临床故事,传学医之道,全方位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引领学生在临床阶段完成钻研医术、崇尚医德、秉持医风的提升和统一,为成为更优秀的医者夯实根基。
二是实践活动搭建育人成效检验平台。引领学生在国家急难险重任务中敢担当、善作为,将国家有需要、医学生有担当作为检验学校书香育人成效的平台,全方位展现新时代医学生的使命担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军入伍、到祖国边疆守国门、践初心。数十名学生赴新疆、西藏、四川、贵州、青海等地以“研究生支教团”开展支教志愿服务,用所学、所获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有大批学校师生为生命站岗,为患者守护,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吹响青春号角,用责任担当递交一份特殊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