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首页  |  学校首页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生态与经济发展系统适配性 --以南阳市为例

发布日期: 2025-01-20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生态与经济发展系统适配性

--以南阳市为例

文章摘要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南阳陶岔渠首向京津冀豫等省市调水,明显地改善了我国水资源南北不均的状况。工程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已惠及沿线24座大中城市及200多个县(市、区)。受水区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保障率显著提升,从原来的不足75%增长到超过95%。同时,工业用水保障率达到了90%以上,水质持续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成为“润民心、慰民意”的“供水生命线”,在改善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状况、推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担负着水生态保护及水资源涵养的重要功能。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构建水源地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适配模型及测算适配度指标具有重要意义。模型不仅能促进水源地经济的有序协调发展,实现声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还能有效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推动水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结果将有助于解决水源地在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24年6期发表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生态与经济发展系统适配性--以南阳市为例》一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南阳市6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水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配性。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活力、经济潜力、经济响应、水生态状况、水生态压力及水生态响应8个维度出发,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的系统适配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坎雷赋权法分配指标权重测算2012-2022年南阳市6个县(市、区)的系统适配度,并深人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变化趋势。发现南阳市6个县(市、区)在研究期间内系统适配度整体上升,表明该区域在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6个县(市、区)间系统适配性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趋同性,这一现象与6个县(市、区)以农业为主要支桂产业的实际密切相关;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南阳市6个县(市、区)的系统适配度显著提高,工程通水不仅明显改善了该区域的水资源状况,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农工业发展及经济结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揭示了南阳市6个县(市、区)在水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互动关系,为制定区城发展战略和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强调了在大型水利工程项日带动下,区城发展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