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首页  |  学校首页

【置顶】守水护水润北方

发布日期: 2024-07-17

    作者 孟京

    远山如黛,一库碧波,“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在这里“安家”……位于湖北十堰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一库清水从这里出发北上,途经河南、河北,最终抵达北京、天津,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监测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水质安全最为关键。近年来,河南、湖北、陕西等地持续强化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保护,加强综合治理、完善监测体系、强化体制机制和法治保障,多措并举,切实保障水质安全。

护水增绿 筑牢水源地生态安全屏障

水土流失与丹江口库区水质关系密切,流失的土壤既会造成兴利库容减少,同时也会对水库水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加快推进增发国债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实施,加大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力度。河南省结合增发国债项目资金,以丹江口库区水源地为核心,着力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24年以来,完成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三市六县水土流失治理290平方公里;湖北省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两地21个增发国债水土保持项目已全部开工,因地制宜开展十堰茅塔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丹江口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率达到84.44%;陕西省在41个增发国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综合治理小流域55条,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持续提升。

目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面积仍占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总面积的20.44%,治理任务依然较重并且亟待治理。水利部将以丹江上游、汉江源区、库区周边等区域为重点,以改造5~15度缓坡耕地为重点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在2025年年底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10平方公里以上,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严密监测 确保受水区用水质量

要精准分析研判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地区的水质变化趋势,离不开严密的水文水质监测体系。

河南省持续开展对境内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4座水库10条河流19个水质监测断面和7个水生态监测断面的采样及监测工作,并对丹江口库区进行遥感监测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湖北省已完成丹江口水库上游支流堵河流域水文站提档升级改造,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现有水位站、雨量站全部自动化监测。陕西省积极配合长江委编制完成《陕西省汉丹江流域水文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对汉丹江67处水质站点按月开展水质监测与分析评价,监测结果均在Ⅲ类及以上。

水文监测能力的持续提升,为水利部门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提升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水利应对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将继续完善库区、库周遥感监测体系,为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持续助力。

多方合力 强化体制机制与法治保障

保障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需要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涉及的不同地区,需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涉及的多个部门。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地区坚持全流域“一盘棋”思想,强化河湖长制,落实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合力提升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水平。

围绕健全流域治理管理体制机制,各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许多联动协作在有力开展。

在陕西,当地建立健全“河湖长+”协作,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采砂、清漂等专项行动,与甘川两省河长办联合发布汉中宣言,凝聚流域河湖保护治理合力。在湖北省十堰市,当地在流域单元、流域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先行先试,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在河南境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沿线及库区,设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980名,并通过企地协作机制,累计整治574处影响库区水质问题,库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做好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是保证中线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是守护北方受水区用水安全的根本保障。2023年12月,水利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和南水北调集团等企业,推进水质安全保障任务落实落地。今年6月,2024年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水利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持续高质量推进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

截至6月2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调水超40.89亿立方米。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和中线总干渠水质状况稳定、总体为优。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水利系统和沿线各地将会继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南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