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5月15日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720亿立方米,沿线7省市超1.76亿人从中受益。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641.57亿立方米,2021至2023年连续三年超额完成水利部下达的年度调水计划。特别是2023—2024年度冰期输水期间,数字孪生赋能后,向沿线供水16.9亿立方米,较水利部同期下达供水计划多3.4亿立方米。
东线一期工程累计抽长江水量400多亿立方米,向山东调水70.61亿立方米,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河北、天津累计供水7.86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格局,极大缓解了山东鲁南、鲁北,特别是胶东半岛用水紧缺问题。
东中线一期工程提升了40多座大中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空间,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记者5月14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的首站——霍尔果斯压气首站累计接收输送天然气突破5000亿立方米,平均日输气超1.2亿立方米,为快速增长的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霍尔果斯压气首站是中亚天然气和新疆伊犁煤制气输送的第一站,也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共同的“龙头站”和全线运行的“心脏”和“动力舱”。该站承担着来自中亚的跨国天然气和伊犁煤制气的接收、计量、增压和外输任务,运行的天然气管道压力高达12兆帕。同时,站内拥有的天然气压缩机组总功率超过240兆瓦,每秒可为超过2000立方米的天然气增添动能,单站装机容量居亚洲首位。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霍尔果斯作业区主任武泽介绍:“通过霍尔果斯首站前端气质气量精准计量和压缩机等设备设施高质量管理,确保每日1亿多立方米天然气安全平稳输送到全国各地。”
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管道通过霍尔果斯压气站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有力保障了下游管道沿线2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5亿多居民的用气安全。自2009年投产以来,霍尔果斯压气首站累计安全平稳运行超5000天,单日最高输量超1.6亿立方米。
江苏南京港迎来“大船深水”时代 11.6米吃水船舶将常态化靠泊南京港
5月14日下午,从巴西驶来的利比里亚籍“艾米”轮缓缓靠泊南京港新生圩港区。这是今年以来停靠南京港的第五艘11.6米吃水船舶,这标志着11.6米吃水船舶将常态化靠泊南京港。
“艾米”号船长229米,吃水深度11.6米,从巴西装载了5万多吨大豆出发,于14日下午2点多靠泊在我国江苏的南京港。
南京海事局新生圩海事处处长黄翔介绍:“前四条是实船试验船,经过四条船的试验,目前,南京港已经实现了深吃水船舶从11.36米提升到11.6米,标志着南京港‘大船深水’时代的来临。”
为进一步释放长江下游“黄金水道”效益,今年1月份以来,南京港启动“吃水船舶”提升工程,海事、边检等部门先后联合保障了四艘11.6米试验船安全靠泊南京港。
南京港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唯一实现水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港口,是我国南北交通和江海运输、水陆换装、水水中转的重要枢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拥有至欧洲、东南亚等几十条国际航线,年吞吐量超3亿吨。
南京港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张威表示,今年1至4月,南京港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港船舶842艘,同比增长10.2%,为船方和码头企业节省通关时间1000多个小时。
随着吃水11.6米船舶的常态化靠泊,对巩固提升南京长江中下游物流枢纽地位,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