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首页  |  学校首页

南水北调:一泓清水润北方 新发展理念硕果累累

发布日期: 2022-04-29

河南日报客户端2022-04-29 16:48:32

□张宝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推动一泓清水北上为受水区人民的生活生产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也推动着受水区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不断走向深化。

一、保护绿水青山,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南水北调工程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工程效益得以实现。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供水超38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7900万人。工程在满足受水区基本生产生活用水的同时,积极推行地下水超采回补,汛期弃水补充地面径流等生态补水措施,使受水区地下水位逐年升高、河湖水质显著提升,环境和气候调节作用明显,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生态产业增速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经地区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调水工程规划建设中始终坚持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既给沿线地区戴上了“紧箍咒”,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指挥棒”。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发挥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建立有特色的生态产业,也带动了关联产业和相关基础产业的发展。推广节水环保农业、打造生态特色旅游、工业企业改造升级,沿线地区传统落后的产业模式在生态指挥棒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生态理念融入制度。遵照流域系统的整体性、生态性及其人地交互影响的内在规律,跨区域的南水北调工程给上下游省际、区际进行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南省初步建立了契合南水北调水资源生态化运行的水行政管理体制,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正在探索实践。

二、兼顾公平效率,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共享篇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的巨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沿线区域相当于“做大蛋糕”,如何合理公平地“分好蛋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采取各种措施,调节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获得感差别,让全体人民真正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共享工程效益。高质量发展共享性方面的主要实践是南水北调受水区跨区域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以河南省为例,河南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也是受水区,南水北调河南是受水区的同时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保护带,实现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稳定共享的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河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一系列关于南水北调的生态补偿制度,在全国首创了生态环保月度补偿制度,水环境污染治理与奖惩直接挂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日,河南与山东还订立了直接与国控断面水质挂钩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构建区域绿色经济共同体,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水量调节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共享水资源红利。省政府出台《河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确定了各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其主要控制目标,制定年度调度计划,对各类取用水户严格按照用水定额核定用水计划,控制用水的无序增长。强化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管理,形成“双控双促”的“倒逼机制”。南水北调在水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有计划有节制的水资源利用动态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使水资源对地方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扎实做好移民迁安工作,是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最好体现。南水北调根植于民心民意,关切了各方利益,是受水区、水源区、移民安置地区多方受益的共赢工程。党中央在推进南水北调工程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及时回应各方面的关切。在工程规划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最大限度地减少移民数量;在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地方诉求,大力推进水源区、受水区和沿线区共建、共治、共享;在移民搬迁中制定合理惠民的补偿补助政策,设立移民村发展试点资助项目,确保广大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所强调的,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南水北调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始终以人民群众的能够共享发展成果为主线。

三、注重统筹兼顾,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协调乐章

南水北调沿线区域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诸如城乡差距不断拉开、区域之间发展失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紧张等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现象。我们要认识到,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协调发展维度的实践为受水区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成功样本。

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沿线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契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源地、工程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农业水利生产条件和公共环境卫生设施随之改善。在工程运行期,沿线地区的环境状况不断好转,人居环境质量得以提高。随着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的铺开,农村居民饮用水从水质难以统一保障的分散取水变为来自南水北调水源的集中供水,从根本上解决受水区部分农村居民水源性地方病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加快城乡的协调发展。

布局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合作共赢新格局。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南水北调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经济发展的速度固然重要,但是在更加宽广领域上的协调发展具有更重要的社会价值。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在中央的指导下,沿线各省市共下一盘棋,根据各地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近年来,沿线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重大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显现,区域板块之间进入深度融合互动。

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机制。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治理中的短板所导致的各种矛盾不仅影响我们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形成两极分化,产生一系列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围绕着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地区社会治理领域的机制创新,更科学的环境生态规划制定,更严格的环境生态行政执法,更有效的生态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更人性化的移民安置政策,更完备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从社会治理层面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办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委托项目“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WT49;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委托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受水区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