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村,2014年,一渠清水从这里一路北上抵达北京,让沿线人民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今后,河南与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近日河南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其中包括创新发展豫京和南水北调战略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必将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纽带|南水北上泽被京津冀 沿线百姓同饮一江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让河南与京津冀紧密相连。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确保水质安全达标、“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是河南作出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河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加大水源地水质保护力度,在丹江口库区划定1595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划定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970平方公里,建成了贯通南北的23万亩绿色长廊。
中线工程通水7年来,工程供水由“辅”变“主”,已由规划时的受水区沿线大中城市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转变为主要水源,改变了京津冀豫受水区供水格局。中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
以北京为例,该市1300万群众喝上了甘甜的南水,南水占主城区供水量的七成多,同时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也用上了南水,南水已成为保障首都城区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
合作丨以水为媒 开启豫京“十四五”合作新里程
一渠飞架南北,同饮一渠水也加深了河南与京津冀的合作联系。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将着力抓好4大主导战略、2大重点合作,全方位推进省际合作,加快形成“4+2+X”的区域合作战略架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其中,明确提出“创新提升豫京和南水北调战略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河南将全面落实新一轮豫京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豫京双方在更高层次、更多领域、更广空间合作交流,创新发展豫京和南水北调战略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协同推进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保障南水北调供水为纽带,积极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合作共享,推进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打造国内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样板。
专家丨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易雪琴认为,这是河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也是河南锚定“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这一目标,把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最大受水区的双重定位,破解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水量型缺水与水质性缺水并存、结构性缺水与效率性缺水并存的“三重”困局的必然要求。重点就是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水安全保障,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守护好生命线,跑好后调水时代清水北上接力赛的“第一棒”。
“河南实施深度融入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将进一步强化河南的枢纽通道优势,推动河南与京津冀地区在产业转移、科技创新、生态共治、资源共享、文旅开发等方面的深度交流合作,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易雪琴说。
声音丨加快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 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做出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说,一渠通南北,清流润万家。南水北调工程是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工程,惠及亿万人民,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其中,中线渠首枢纽工程起自河南淅川,穿越黄河,一路北上,让沿线的父老乡亲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也将京津冀豫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宋纯鹏认为,伟大工程凝聚伟大精神。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河南人民吃苦耐劳、敢于担当、顾全大局、牺牲奉献,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篇章,充分彰显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优秀中华民族传统和文化。
“新时代河南大学将扎根中原大地,着眼于国家战略和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深度融入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加快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河大的贡献。”宋纯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