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首页  |  学校首页

河南日报:丝丝甘甜润北国(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发布日期: 2022-05-14

时间:2022-05-14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新乡辉县市仓房村村民在大棚里查看葡萄长势。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永乐 摄

新乡辉县市仓房村村民在大棚里查看葡萄长势。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永乐 摄

市民在鹤壁市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本报记者 邓放 摄

市民在鹤壁市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本报记者 邓放 摄

在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手工作坊一条街”,村民正在织粗布床单,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本报记者 李旭兵 摄

在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手工作坊一条街”,村民正在织粗布床单,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本报记者 李旭兵 摄

焦作

水袖流云 城市更靓了

河南日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安林

5月12日,焦作市南水北调天河公园,鲜花盛开,姹紫嫣红。

“这里四季如画,早晚来这儿转转,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安置居民王嘉敏说。

焦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唯一从中心城区穿越的城市,悠悠碧波与青青堤岸为城市展开了生态蝶变、水城融合的绿色画卷,滋养着怀川儿女。

在总干渠两侧,焦作建设了贯穿主城区10公里长、占地约4000亩的南水北调生态保护项目,有效保护了总干渠水质安全和渠堤安全。

“水袖流云”“枫林晚秋”“诗画太行”等12个节点公园建成开放,总干渠两岸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筑起了一道“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生态安全屏障。

“以前村里人都是吃井水,水浑,水垢还多。现在,水龙头拧开就是清澈的水,日子也跟这南水北调的水一样,越来越甜了。”站在焦作市政二街南水北调桥上,解放区王褚街道东于村村民于秀杰,望着缓缓北上的渠水感慨。

2020年8月26日,焦作市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设的最后一个节点——府城水厂牧野加压泵站成功并网运行,标志着焦作中心城区百万市民全部用上了南水北调水。

“为了让群众早日喝上丹江水,我们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城区供水配套管线工程和两座供水能力31万立方米的城区现代化水厂建设任务,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显著改善。”焦作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主任刘少民说。

近两年,焦作合理配置南水北调等优质地表水资源,谋划实施了总投资28.47亿元的10个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

“截至目前,全市10个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已完工2个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建成的水厂有3座。”焦作市水利局局长胡卫军说,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可利用优质地表水1.07亿立方米,其中南水北调水0.9亿立方米,全市178万农村群众用水水质将得到很大提升。

除了让越来越多的焦作人喝上好水,越来越多的湖泊、河流也“喝”上了南水。

焦作为龙源湖、群英河输送丹江水,扮靓了城市风景;为河流、水系补水,提高了水系景观度,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回补地下水,修复水生态,使地下水源得到涵养,地下水水位得到提升。

一渠清水润怀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通水以来,已向焦作地区生态补水7046.73万立方米,提供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

新乡

从水上到岸上 挣钱的门路更广了

河南日报记者 李虎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永乐

5月10日,地处豫北的新乡辉县市常村镇仓房村的葡萄大棚里,村民何香花边查看去年种下的新品种葡萄长势边说:“估计今年每亩大棚收入不低于两万元!”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村,仓房村从食用菌种植起步,到现在拥有肉鸡养殖项目、葡萄和蔬菜大棚种植,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仓房村党支部书记燕丽介绍,从淅川移民辉县前,村里就有部分群众种香菇,但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收益并不大。移民后,辉县市帮助村民搭建了65座大棚,并请来新乡市农科院的专家定期培训指导,使全村香菇种植专业户发展到3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38%,目前年产香菇达700多吨。为了延长产业链,村里还建设了冷库和烘干房,对香菇进行再加工、深加工。在仓房村的影响下,周边村镇也纷纷种起了香菇。仓房村的菇农则成了“香饽饽”,经常受邀到别的村子当技术员。

二层小洋楼、水泥大马路、别致的游园广场……距离仓房村5公里的另一个移民安置村常村镇王井村,俨然一派现代化城市社区的景象。“我们原来在淅川的老村子交通和居住条件很差。”新旧对比,王井村党支部书记何明龙感慨不已,移民到辉县后,交通便利了,发展产业更方便了,在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已建有蔬菜大棚12座、果园400余亩、年出栏3000头的大型养猪场一个。目前,在村南正在开发占地200亩的高效农业园,预计可建设60至80座大棚;在村东北建设一个占地300亩、存栏4000头的奶牛养殖基地,预计年产值可超3亿元……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在常村镇集中连片安置的7个移民村都相继发展起了特色产业。其中胡坡村肉牛养殖存栏100余头,年产值100万元左右;侯家坡村发展葡萄、莲藕、蔬菜种植,并引进了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和建筑机械公司,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36万元……常村镇副镇长万广旗介绍,这7个移民村群众的年人均收入,搬迁前不足3000元,现在已近两万元。

据了解,常村镇已经为移民村仓房村和沿江村架设好暖气管道,今年冬天村民就可以用上暖气了。“暖气通上后,俺这里的生活条件跟城里就没什么差别了。”何香花高兴地说。

从养鱼捕鱼到种植养殖,不一样的生产方式,一样的幸福生活。如今,5000多名淅川移民已经在新乡扎下了根,移民与当地群众通婚结亲现象也很普遍。据统计,移民搬迁11年来,常村镇7个移民村的村民已娶了24个本地媳妇,有26个闺女嫁给了当地人。

鹤壁

河清了 儿时的记忆回来了

河南日报记者 陈晨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晓芳

初夏时节,行走在鹤壁市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只见穿园而过的淇河水清见底、波光粼粼,两岸草茂林丰、苍翠欲滴,水鸟不时掠过河面,令人心旷神怡。

“水来了,河‘活’了!看着淇河静静流淌,儿时的记忆又回来了。”今年81岁的淇滨区金山街道许沟村村民许大爷告诉记者,在淇河岸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有幸见证了这条母亲河从干旱断流到重现水波荡漾的历程。

昔日季节性断流的淇河能重现生机,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补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段管理处副处长吴志强介绍,自2014年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淇河生态补水11次,补水量达1.1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淇河季节性水资源不足难题,改善了淇河两岸的生态环境。

2009年5月开工、2013年11月主体工程完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段全长30.833公里,南起沧河倒虹吸出口末端,终点接汤阴段起点,通过3个分水口门向鹤壁供水,一个退水闸向淇河补水。蜿蜒北上的“南水”,也让受水区供水水质明显提高,从苦咸水、高氟水变成甘甜水、安全水。

“‘南水’水垢少、口感好,泡茶茶更香。”淇滨区泰山路街道福汇佳苑小区居民张富有感叹,水好喝了,日子也是一天更比一天甜。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水流到鹤壁市是12月23日,从此,鹤壁人喝上了绵甜的丹江水。”吴志强说,截至目前,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通过3个分水口门向鹤壁市浚县、淇县、淇滨区以及濮阳市区、范县、滑县等地供水达9.8亿立方米,惠及群众489万人。

千里调水,水质是焦点。为保证水质优良,鹤壁段管理处派专人对干渠定期巡查,清理漂浮物,并定点、定时以规定动作取水样检测水质。鹤壁段管理处水质专员鲁建锋告诉记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设有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水质情况,一旦发生突发情况,会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流程,及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为受水区送去一渠安全放心的清水。

通水近8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段水质一直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目前,鹤壁市南水北调向老城区引水工程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届时,鹤壁老城区居民也将用上丹江水,“南水”将成为该市城市居民及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安阳

丹水过处 景美了 民富了

河南日报记者 谢建晓 李旭兵

5月的安阳柳绿花红。在安阳市西郊绿色的麦浪中,一渠碧波像一条巨龙向北蜿蜒,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安阳段。它由鹤壁向北,先后经过安阳的汤阴县、龙安区、殷都区,在滋润殷商大地的同时,将一渠丹江清水向北送入北京。

“我经常带着孙子来这里游玩。”5月9日,在汤阴县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汤河岸边,刘大爷笑着说,现在的汤河水清岸绿,风景如画,来河边转转都是一种享受。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汤阴段汤河退水闸前,一股清澈的丹江水正奔流着涌入汤河。经过补水的汤河水质清澈,两岸草木葱茏,一步一景。

汤阴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前些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汤河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自2017年开始,汤阴县用南水北调水对汤河进行生态补水,为改善汤阴生态环境和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注入了新的水源。

走进部落村村史馆,记者了解到,以前这里有村办企业好几家,但污染也严重。2015年,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和生态环境,部落村的大部分工业企业关闭。

部落村利用汤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绕村而过,村子三面环水的优势,大搞环境绿化美化,还建成了“手工作坊一条街”、高档民宿等项目,如今成了城里人周末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村里先后引进三色石文化传媒等3家企业,成立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集体经济公司,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芝麻开花节节高。

从汤阴驱车向北40多公里,就来到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南境内的最北端,这里,渠水清澈,一眼望得见底。

在南水北调漳河倒虹吸水闸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安阳管理处(穿漳管理处)副处长亢海滨介绍,“我们辖区内的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基本上达到了直接饮用的标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安阳境内通过总干渠3个分水口门向安阳居民供水,目前受益人口超180万人;同时,通过安阳河、汤河退水闸进行生态补水,目前累计补水1.28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安阳当地的水系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安阳市境内两侧已经建造了100米宽的生态带,造林面积达到1.5万亩,形成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安阳管理处(穿漳管理处)副处长徐金龙说,“多送水、送好水是南水北调人的初心和使命,南水北调安阳西部调水工程即将开通,年底前将有更多的安阳居民喝上丹江水。我们将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确保一渠清水润泽民生、永续北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