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
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对历史负责 对人民负责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2021年3月22日,在福建南平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强调 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学古不泥古 破法不悖法
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2022年1月27日,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强调 敬畏历史 敬畏文化 敬畏生态
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
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