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资源 >> 正文

中国古代商业通道

发布日期:2024-11-14    作者:     来源:     点击:

‌1.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的重要陆上通道,起始于长安(今西安),经过甘肃、新疆,最终到达中亚、西亚等地。丝绸之路的名称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历史悠久,持续了2000多年。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印度、希腊、罗马等古文明得以相互接触和交流,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唐蕃古道

这条古道自陕西西安开始,途经甘肃、青海,最终到达西藏的拉萨,全长3000多千米。唐蕃古道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通往青海、西藏以及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蕃古道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蕃古道不仅是驰驿奔昭、和平友好、贸易交流的官驿大道,还是承载汉藏友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更是维系唐蕃甥舅情谊,深化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3.秦岭古道

秦岭古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主要包括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陈仓道等,是商周以前长安穿越秦岭通达陕南、四川的主要通道‌。秦岭古道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的咽喉要道。秦岭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横跨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六省市,全长约1500公里,而秦岭古道则主要穿越陕西境内的秦岭山脉。


‌4.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茶马古道分为川藏和滇藏两条主道,连接川滇藏,延伸至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地,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茶马古道是藏族地区的马匹、皮毛、药材等特产和四川、云南的茶叶、盐、糖、布、线等生活日用品的商业交换通道。这种贸易关系主要是以内地之茶与藏区之马进行交换的形式进行,故历史上称之为“茶马互市”,或“茶马贸易”。茶马古道的存在推动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

5.太行八陉

太行山中的八条东西向山谷,分别是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和轵关陉。这些山谷成为古代重要的军事和商业通道‌。太行八陉位于太行山脉之中,这些山脉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数条河流切穿而过,形成了若干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即所谓的“陉”。 太行八陉在历史上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和交通要冲,不仅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重要通道,还是众多历史事件和战役的见证者


‌6.清代十三行

清代广州的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对欧美通商的“特区”,位于珠江边,是中西文明交流的中心。十三行与广交会共同谱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华彩乐章,成为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缩影‌。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粤海关设立通商的当年,广州商人经营华洋贸易二者不分,没有专营外贸商行。后来,清廷继承了明朝的传统,既要广州对外通商,又规定外国商人不得与其他中国商人发生直接买卖关系,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找朝廷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经纪和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商行,当初只有十三家,故俗称“十三行”。


上一条:中国古代商会

下一条:中国古代商业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