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d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法学院:打造育人品牌 彰显教学特色


日期:2018-09-10 作者:张新忠 来源 :fxy


近期,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我校各学院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项相关准备工作。此次审核评估的目的是“保障质量”,即要促进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自我改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深入了解和持续跟进各单位的迎评进度和工作重心,记者对我校法学院院长张红薇进行了采访。

法学院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法学专业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坚持开放办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发展,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培养出大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彰显了实践教学特色。

发挥双师特色,筑牢师德师风根基

法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38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外聘教师7人,双师型教师和实务部门专家2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博士研究生7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标兵4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南阳师范学院教学名师2人。另外,法学院还专门聘请了著名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海年先生为名誉院长,并从学界和实务界聘请了王轶等18位法学名家、王定等26位资深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为兼职教授。学院现有省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标兵4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南阳师范学院教学名师2人。

法学院党委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教师的标准要求,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学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开创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新局面。学院每学期举办师德师风报告会,每年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在各种评优评先活动中,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院以“法学院微学群”为平台,以学习材料共享和群组讨论为形式,实现师德师风建设的在线化、动态化、常态化;学院党委、工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通盘筹划党风、家风、工作作风建设,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体系、有重点、有抓手。具体而言,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积极参加全省高校廉洁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我院案例《法治搭台清廉唱戏》荣获二等奖;积极组织我院教师参加“修师德、铸师魂、争做‘四有’好教师”演讲比赛和师德师风征文比赛;组织教职工去黄狮村开展家风家训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组织教职工参加“美家庭·好家风”故事分享会;开展了实地考察邓州编外雷锋纪念馆、镇平彭雪枫纪念馆、桐柏红色革命纪念馆活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河南省文明教师2人,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1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

凸显实践特色,开展专业志愿服务

依据南阳师范学院制定的《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和《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学校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对注册志愿者实行总站、分站、工作站三级管理,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化。法学院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咨询中心两个志愿服务工作站。作为法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组成部分之一的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咨询中心,属于以学生为主进行社会实践、贯彻“以我所学回报社会”宗旨、无偿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公益性组织。

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中心的志愿者,与南阳市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一起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通过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等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动了法律“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为探寻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方针政策,秉承着“传承雷锋精神,送法下乡,教育入乡,爱心暖乡”的理念,法学院组织志愿者进行的“三下乡”已经成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品牌活动。

教学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法学院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设的《刑事诉讼法学》(编号NYNU001)课程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刑事诉讼法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法学院速录实训室、法学综合模拟诉讼平台和模拟法庭等实训平台,以及在校外法律实务部门建立的法学实践基地,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训练机会,引导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通过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等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在师生间和同学间互动,实现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以及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实现了以提升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与素质为中心,坚持“实践育人”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地协同创新,服务地方法治建设

南阳师范学院法学院与南阳市委和南阳市人大建立了固定联系制度,有3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1位博士分别被南阳市委和南阳市人大聘为法律专家和法律顾问。法学院设立了南阳市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根据南阳市法学会的统一领导安排,开展法学教育、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通过校地协同创新服务地方法治建设。依托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法学院积极参与南水北调政策法律相关研究。2016年,法学院设立了“地方法治研究中心”,参与《南阳市白河水系水环境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

2016年,法学院围绕校地协同创新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我院4位教师参与完成了新野法院法治文化展馆建设,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对我校师资水平的肯定,拓展了法学专业服务地方的平台,提升了法学专业服务地方法治建设的能力。新野法治文化展馆开馆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法学会会长刘满仓,南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生起,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甲坤等领导参观时均给予高度评价。

2018年,南阳师范学院法学院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海年教授为南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名誉院长,聘请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新清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等十八位南阳籍法学名家担任法学院的兼职教授,期望他们用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南阳师范学院法学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卓越法律人才,为南阳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推动南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通过与法律实务部门合作协同,法学院整合了优势资源,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了教师的学术视野,增强了师生服务地方法治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格局。

积跬步以致千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进行评估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创造更好的条件。相信法学院将以此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使学院的本科教学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2891字)

上一篇:刘国强、杨旭老师参加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18年年会
下一篇:法学院迎接诊断性评估进行授课演练

关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