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jpg
2022年4月23日,《光明日报》刊发南阳师范学院校长张宝锋的文章《南阳师范学院:一泓清水润北方 新发展理念结硕果》,现全文转载如下: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作为扎根于水源地的地方高校,南阳师范学院深刻认识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新发展理念指引南阳师范学院在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同时,也鼓舞着学院继续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贡献力量。
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累计供水超38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7900万人,受水区地下水位逐年升高、河湖水质显著提升、环境和气候调节作用明显。为了深入研究南水北调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学校于2021年10月挂牌成立南水北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进一步加大水利、水生态和水环境等方面专业的建设力度,推动学校与水利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为建设南水北调高标准样板工程、申报省部共建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优势,着力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一渠清水北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南水北调工程坚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不仅对沿线地区的环境和气候产生了明显的调节作用,也带动了关联产业和相关基础产业的发展。为了助推节水环保农业、打造生态特色旅游、工业企业改造升级,学校创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渠首分局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服务水源地发展,把特色学院的建设工作推向新高度。
遵照流域系统的整体性、生态性及人地交互影响的内在规律,跨区域的南水北调工程给上下游省际、区际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2022年1月,学校举办河南省社科规划委托项目“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研究”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论证,从研究方法、框架结构、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多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多个南水北调工程重点课题,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制度等维度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后续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调研的密度和覆盖面,从第一手数据出发,准确分析水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课题组根据各自承担的具体任务,围绕南水北调工程河南受水区样本市(县)的高质量发展绩效、用水效率、水权交易机制、高质量协调发展机制、管理机构优化等主题开展深入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高水平专著、形成高质量研究报告,调动各方资源组织研究工作,强化系统思维,为持续做好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研究贡献南阳师范学院力量。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共享篇章
河南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也是受水区,同时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保护带,实现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稳定共享的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河南省已初步建立了一系列关于南水北调的生态补偿制度,创设了生态环保月度补偿制度,水环境污染治理与奖惩直接挂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南阳师范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在饮用水安全与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干线及配套工程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广泛开展研究,为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成果能够进一步为更多的社会公众共享献计献策。
学校积极邀请水利、生态学等领域专家学者来校交流,举办“新时代的健康饮用水”等学术会议,承办“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生态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就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相关新技术健康饮水应用、保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高智能化水资源维护与安全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汇聚中国“水”资源,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助力助智。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对于保障水源区安全、维护水源区生态环境、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南水北调成果社会共享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之际,学校就与相关政府部门及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成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并先后建成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保障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科研平台,凝聚了国内外一批从事水安全研究的高水平专家。目前学校已承担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方面相关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项目等100多项,在水源区点面污染防治、石漠化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库区生态修复、水质保护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此外,学校承担了“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受水区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围绕创新社会治理机制,让人民群众共享南水北调带来的高质量发展成果这一思路进行系列研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协调乐章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也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协调发展维度的实践为受水区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成功样本,也激励着学校从南水北调建设历程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沿线地区现代化社会治理创造了重要契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源地、工程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农业水利生产条件和公共环境卫生设施随之改善。在工程运行期,沿线地区的环境状况不断好转,人居环境质量得以提高。学校也积极为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于2004年成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工作站,一万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将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机融合。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南水北调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沿线各省市共下一盘棋,因地制宜、合理分工、优化发展,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近年来,沿线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重大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显现,区域板块之间深度融合互动。学校着力加强南水北调学院建设力度,发挥“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特色骨干学科优势,聚焦生态修复、环境监测、污染治理、水质检测及水处理技术、水安全、水质科学、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增强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为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打造合作共赢新格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撑。
围绕着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地区社会治理领域的机制创新,以更科学的环境生态规划制定、更严格的环境生态行政执法、更有效的生态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更人性化的移民安置政策、更完备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有效协调沿岸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南水北调精神研究院,结合南水北调水源地城市地域特色倾力打造了《大国水脉:南水北调》《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等“大国系列”课程思政特色品牌课程,挖掘南水北调先进典型,讲好南水北调故事,引领师生发扬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还把“开拓创新”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设立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SPCP)、教师带领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TP),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高校和豫西南科研创新的主阵地之一,南阳师范学院将继续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创新奋进,充分发挥人才、平台、技术等各方面优势,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回报社会。
(作者:张宝锋)
链接地址: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04/23/nw.D110000gmrb_20220423_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