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何以不断铸就辉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9-09-2307:32
●中国共产党的近百年历史,是一部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华丽篇章。
●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从事的社会实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二者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共同筑牢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之根基。
●坚定自信指引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锐意进取;保持忧患意识提醒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永不懈怠。
98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走向繁荣昌盛,中国人民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科学社会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以其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铸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奇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探寻并解开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成功密码,对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任务: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相促进
进行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之一。在党的一大纲领中就郑重提出,“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重要成就。随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成就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的另一历史任务。所谓自我革命,就是革命主体对客体进行社会革命的时候,同时进行主体自身的革命。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通过纠正“左”倾和右倾错误,通过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等,力挽中国革命于狂澜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之重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全党自我革命,如出台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倡导“三严三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强力反对和惩治腐败现象,并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一次次涅槃式的自我革命,在引领中国走向辉煌的同时,为长期安全执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近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华丽篇章,即以党的自我革命来领导社会革命,并在社会革命中推动自身的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当今中国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社会革命道路漫长艰巨;同时,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还将长期存在,自我革命道路任重道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革命本色,始终保持饱满的革命精神和昂扬的革命斗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力量源泉: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充满科学性和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顺应时代潮流、立足现实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科学把握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方面作了有益探索。邓小平理论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创性贡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真理来之不易,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而艰难。98年来,无论面临着何种危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对真理的执著与坚守从未改变。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始终不渝,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毫不动摇。在思想认识方面,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造性地提出“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郑重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突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举措方面,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从此当家作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人民群众告别了贫穷挨饿的历史,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中国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使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了贡献。
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从事的社会实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追求真理、探索规律是求“真”,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得中国共产党具有了真理的伟力;追求崇高价值、坚持人民立场是求“善”,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得中国共产党具有了道义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不断铸就辉煌,从根本上说,既源于科学真理的力量,又源于人民群众的力量。
坚强保障: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提升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毛泽东早在1920年就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在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还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通过思想建党,解决了党组织中思想不纯的问题,保持了革命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了思想建党的实践机制,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着力教育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夯实党长期安全执政的思想基础。只有抓好思想建党,才能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法宝。
制度治党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各项建设之中。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全党建立了民主集中制、党委制等一系列制度,从制度上建立和健全党内民主,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非常注重并着力解决制度问题,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制定领导班子新老交替和干部退休制度,把民主集中制运用于党内生活各个领域,建立党委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监督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与政治生活相配套、与国家制度相衔接的治党制度体系,党内政治生活走向正常化和秩序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将制度治党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中,强化执纪监督,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陆续构建了以党章为统领的、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纪检监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中取得重大成就,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思想建党是柔性的、内在的,关注党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修养等方面,致力于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制度治党是刚性的、外在的,关注党员的治理机制、行为规范、约束监督等方面,致力于解决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思想建党是引领,没有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就少了灵魂和统一的意志,就容易跑偏走样;制度治党是保障,没有制度治党,思想建党就是空中楼阁,随时都会轰然倒塌。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二者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共同筑牢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之根基,是中国共产党铸就千秋伟业的坚强保障。
精神状态:坚定自信与保持忧患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人最自信而且也最有理由自信。毛泽东是自信的。当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时,他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强大的国民党力量时,他相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随着全国革命的胜利,党的主要任务转变为领导建设新国家时,他坚信“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邓小平是自信的。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时,他对马克思主义充满信心:“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习近平是自信的。他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为什么能够自信?他用三个“前所未有”来概括:“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三个“前所未有”重要论述不是凭空而来,它来自于不断发展、日臻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的理论体系、优越的制度和先进的文化;它来自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科学、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向全党发出把《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来学习的号召,并有了与黄炎培的“历史周期率”讨论。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告诫全党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也一再严肃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全党的忧患意识也不断增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告诫全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并专门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号召全党要永葆充沛的斗争精神,“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保持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经验。“治乱于未乱”“消未起之患”,使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
坚定自信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精神力量,指引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锐意进取;保持忧患意识是一种警示的、冷静的思维方式,提醒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永不懈怠。从整体上来讲,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不忘初心,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着力破解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而奋勇前进。(作者:郝永平杜敏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