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常念他人好 外婆身教塑家风
图书馆分会 杨莉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不仅是家庭的道德标准,更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精气神。我国向有家规、家风之训,古有礼智信,今有谦爱勤,良好家风因背景不同,时代之异,各有千秋,相映生辉。或本分做人、尽职敬事、诚实守信,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勤奋兴家聚业、节约精打细算…所有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说起我们家的家风,不免勾起了我的伤痛,勾起了我对外婆的思念之情。我是在外婆的呵护下长大的,我的儿子也是外婆她老人家一手带大的,我与她的感情已经是世间最亲最浓的了,外婆的为人处世对我乃至我们全家的影响都非常大。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心中常念他人好”,这句话就成了我们家的家风——宽容之风。就在今年的元月五日,我亲爱的外婆,因年事已高,带着对亲人和故土的无限眷恋,默默的离开了爱她的子孙,走完了她老人家一百零一岁的人生历程。有人曾问我,你外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呀?我想就是她最常说的这句话吧。“心中常记他人好”一句看似简单朴实的话,道出了她一生的处事原则。一个人常常怀着感恩的心,感恩社会,感恩身边每一个人,用一颗博爱的心去护爱亲友,护爱国人,心中充满阳光,她怎能不快乐长寿呢!我儿子在去大连读硕士的时候,我送给他一个笔记本,在扉页上写道:“怀揣一颗感恩心,脚踏一片幸福路。”就是让他学会宽容,懂得感恩和回报,只有我对不起的人,没有对不起我的人。心中没有冤事,口中没有怨言,这样每天有一个快乐的心态,不管走到哪里能不幸福呢!
家风源于外婆,讲一个关于我外婆的小故事。外公弟兄三人,他是老大,老二家因为孩子多,日子过得艰苦一些。外公的母亲年轻时比较能干,就一直跟着老二家过日子,后来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好,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二外婆就想让她轮着住。我外婆毫不犹豫地说:“老人辛苦操劳一辈子了,应该有一个幸福安定的晚年,我是老大,就跟着我住吧。”当时我外公在外地工作,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外婆一人操持,怕她太累吃不消,外公就主张轮流住,但外婆很幽默地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这样一位老人在家,老天爷也会让这一家人平安的,再说人哪有累死的呀!”就这样老人就在外婆家住下了,外婆一天三顿给老人喂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总是生办法让老人吃好,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首先是她老人家的,就连全家最受宠的我也要让步。吃饭时一看到唯一的一个白馍,就使劲咽一下口水,知道那不属于自己。外婆每天晚上给老人洗脚擦身,端屎端尿伺候她,晚上与老人同睡,炎热的夏天每晚给老人扇扇子直到她入睡,寒冷的冬天每晚把老人冰冷的脚放在肚子上暖着。再苦再难从没听她有一句怨言,再脏再累也从没见她皱过眉头。老人临终前把祖上留下来的攒了一辈子的谁也不知道的一包碎银给了外婆,但外婆说既然老人有三个儿子,她怎能独得呢,就把这些银子分成了三份。后来,外公的一位同事家里出了事故,向外婆家借钱,当时家里没有那么多钱,外婆就把这一包碎银给了他。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当时他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坚持要给外婆下跪,并且写了借条。他走后外婆当着全家人的面把借条撕了,就连舅舅也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她不希望后代记着别人欠自己的情,只能记得我们欠别人的情,就是心中常记他人的好。这些小事在当时我幼小的心灵刻下深深的烙印,对我日后如何处理婆媳关系乃至人际关系影响非常大。其实,教育不在你为子女花了多少钱,上了多少个辅导班,而在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示范作用,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不要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一位教育家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所谓教育,不过是一个灵魂摇动另一个灵魂。
我的外婆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缠过脚,没有太多的文化,有着一般家庭妇女常具备的勤劳、善良、坚强、精致的品质,但却在儿女心中竖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她的贤惠淑德,得到了所有认识她的人的尊重,给子孙们做出了表率,是子孙们的榜样。上行下效, 五千年中华传统的美德将在我们家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长者的传与带,耳濡目染影响着家人世界观的形成,经过长期的熏陶,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让我们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