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verseas Expertise Introduction Center for Discipline Innovation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Mid-lin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学院主页      | 加入收藏 

数字孪生

案例分享|山水林田湖草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以广西左右江流域工程试点为例

发布日期:2022-08-17  文章来源:   点击数:

转发: 水环境与生态 2022-08-04 21:42 发表于北京

水环境与生态

全国河湖治理资源平台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行业信息资讯平台;主要由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水资源管理及企业行业中活跃在“河湖治理理论与实践前沿”方面的专家、学者、水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主要开展水环境、水工程、水生态文明、水法律、水文化、水信息等交流

 山水林田湖草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生态保护修复实践 ——以广西左右江流域工程试点为例

摘要:对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对左右江流域的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流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目前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许多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堪忧。以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为理论依据,明确了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与绩效目标,将流域分为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丘陵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区、平原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综合整治区、湿地和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区4个功能区,分别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修复方案;工程试点方案实施1年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好结合,可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简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是指导我国当前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指引,在对自然界的整体认知和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处理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是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法论指导。自2016年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 复工作的通知》以来,我国已经陆续开展了3批次共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分别有第1批次4个地区、第2批次6个地区、第3批次15个地区被列入工程试点,预计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的地区被列入工程试点。为了深入理解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笔者对其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典型案例,分析试点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阐述试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思路、目标及修复工程部署,总结工程试点实践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1、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解

1.1 思想的提出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2017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7次会议又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同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 体”理念科学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内生关系,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哲学思想,在对自然界的整体认知和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处理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论。

1.2 思想的哲学内涵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的山水林田湖草其实是对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概括,是一种“形”意,而不是完全一一对应或者仅限于此的“实”意。也就是说,山水林田湖草包括但不限于山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还包括了其他如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其重点是突出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哲学关系(图 1)。

 

1.3 思想的核心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核心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是个有机的生命体,不能把某一部分孤立出来单独治理,而是要把整个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体系统地综合考虑,同步协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从本质上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生命过程之根本,是不同自然生态系统间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紧紧依存、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尺度更大的生命有机体;山水林田湖草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共生关系,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有序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用“命脉”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连在一起,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的一体性关系,揭示了山水林田湖草之间的合理配置和统筹优化对人类健康生存与永续发展的意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论断,反映了人类对生态健康安全和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的客观需要和价值认同,对绿色产品、绿色空间、优美宜居的期待,为构建中国环境伦理提供了价值支点。

1.4 思想实践的要点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在实践中要抓住统筹治理、整体施策、有序推进、保障得力、有效反馈这几个要点:1)统筹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治水,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要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流域上下游,进行系统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2)整体施策。在执行生态保护项目时,需要全方位、全流域、全过程开展实施,避免短板效应。3)有序推进。多个生态系统统筹治理,不一定也很难同时同步推进,需要遵循生态恢复规律设定先后顺序,首先解决主要矛盾,再各个击破;生态恢复也有一条最速曲线,搭建好这条曲线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4)保障得力。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有力的保障措施,涉及到项目组织、财政、技术等全方位的保障。5)监督实施、有效反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尚处于试点阶段,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类似项目 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2、左右江流域特点及生态环境问题
2.1自然特征与流域功能

左右江流域处于104°28′N~108°20′N,21°35′E~25°06′E,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全境、崇左市全境以及南宁市的两区一县(隆安县、江南区、西乡塘区),共涉及3市23个县(区),流域总面积为 5.8337万km,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23.76万km)的24.55%(图2)。左右江流域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上游,干流及一、二级支流全长近2200 km。

 

左右江流域内水量丰沛、地形复杂、生态系统多样,涵盖了我国32个内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中的2个,覆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9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中的4个。流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目前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仍相当突出,许多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左右江是中越跨境河流,是关系中越两国的重要水系和生态命脉。

左右江流域属于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目前,流域仍有近30万贫困人口,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左右江革命老区实现了国家战略全覆盖,将为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有利于构筑绿色边境。2017年10月,左右江流域被列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2.2 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2.1 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局部超标明显

2013—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左右江的11个监测断面(图2)中有10个断面均达到GB3838—2002Ⅰ类或Ⅱ类水质,只有1个断面(弄欣断面)处于Ⅳ类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2014—2016年,流域内地级市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即地级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2017年全流域共有黑臭水 体19处,主要分布在南宁市和崇左市。

2.2.2 工业排污量总体下降,个别指标攀升 

左右江流域内工业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从2012年的50639t/a降至2014年的45394t/a;但氨氮排放量则由2012年的1505t/a升到2014年的1633t/a。主要工业产污来源于耗水量大、污染物排放浓度高的酒精、冶炼、制糖、造纸等企业。受地方经济限制,各项环保工作落实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以财政和企业投入为主,资金投入量少,难以满足环保实际工作需要。

2.2.3 石漠化有所遏制,强度以上仍为主体 

左右江流域是广西干旱缺水比较集中的地区,岩溶地貌极为发育,生态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陡坡开垦、局部矿产资源无序开发等人为影响,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十分严重。根据《广西 壮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2017)》数据统计,流域内石漠化面积为68.41万hm,占左右江流域岩溶土地面积的26.13%;石漠化 面积中,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占比高达64.60%。流域内涉及桂中孤峰平原治理区、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治理区及桂滇黔交界石漠化治理区(图3)。

 

2.2.4 采矿生态恢复机制逐步形成,待修复面积较大 

左右江流域矿藏丰富,广西铝土矿资源储量的96%集中于桂西百色地区,锰矿资源储量的82%集中于桂西百色、崇左地区,还有部分煤炭资源集中于桂西百色地区。流域内采矿后的生态恢复机制已逐步形成,如平果铝土矿于1994年被纳入国家矿山土地复垦试点单位,形成“采矿—剥离—复垦—还地”一体化模式和矿山临时采矿用地改革成果。但因开采矿产资源压占、挖损土地面积较大,目前流域内待修复面积仍较大。

2.2.5 生物资源丰富,但存在生境破碎、物种底数不清问题 

左右江流域地处我国三大植物特有的桂西南—滇东南地区,以及我国32个内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桂西南山地、桂西黔南优先区域,流域内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流域内特有物种较为突出,尤其以白头 叶猴(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 ssp.leucocephalus)、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nasutus)、弄岗穗鹛(Stachyrisnonggangensis)为代表。但由于自然生境破碎化现象明显,生物廊道建设力度不足,使流域内自然保护区多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现存的主要保护物种基本处于互不相连的孤岛内,且保护区内普遍存在着破碎化现象,物种的种群基因交流较为困难。此外,对流域内大多数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本底不清,受威胁程度和濒危原因不清,对有些物种的调查尚属空白,更缺少这些资源动态变化与发展趋势的数据,导致决策与管理的科学依据不足。


3、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思路与目标
3.1 思路与技术路线 

针对左右江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为理论依据,采取“源头产流区→污染物净化与清水养护区→滨水缓冲区→水体”产汇流全过程保护的总体思路(图4)。识别影响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和治理修复最迫切的关键区域,因地制宜地统筹部署,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流域整体生态功能,兼顾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边疆地区和连片贫困区的区位特点,探索完善区域系统修复、部门密切协作、资金高效使用的体制机制,对流域水环境与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有效改善左右江流域水环境质量,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方案设计的技术路线:1)开展左右江流域综合调查与诊断分析,识别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结合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及清水产流机制的全 过程治理理念,进行左右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3)整合优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类型,寻求工程类型与功能分区之间的最佳匹配模式,根据整体效益最大化原则,在各功能区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设计与部署;4)提出保障措施与制度安排,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及长效稳定运行。

 

3.2 绩效目标 

根据左右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指导思想,确定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目标为:改善流域水环境污染状况,解决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矿区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景观破碎化等影响区域性生态安全的问题,促使景观格局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发展和生态功能提升。流域水环境保护绩效目标:保持并优化流域整体水质,改善局部水环境污染,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占比达96.2%以上,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数量占比控制在10%以内,保障7个县、93个乡镇和 22个村的饮用水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绩效目标:流域森林覆盖率提高至 63.0%以上,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种群数量不降低,流域内湿地面积保有量达835.56km以上。石漠化治理绩效目标:减少中度及以上石漠化面积,明显提高石漠化区域森林覆盖率。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绩效目标:整治耕地1394hm,建设高标准农田6740hm,通过旱改水新增农田3406hm,建设提高农田地力示范区67hm,整体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绩效目标:完成9处矿区的修整绿化工作,显著减少矿区尾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方案

4.1 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依据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理论,兼顾区县级行政单元的完整性,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构建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为主)、丘陵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区(以海拔200~500m的丘陵地带为主)、平原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综合整治区(以海拔200m以下的平原为主)及湿地和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共4个功能区(图5)。

 

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重点实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工程,辅以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程;丘陵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区重点开展石漠化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辅以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工程;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综合整治区重点开展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工程,辅以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工程;湿地和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区重点开展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工程,辅以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工程。

4.2 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方案 

该功能区位于桂西北与桂西南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及十万大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该功能区主要问题是生态系统退化,天然植被减少,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功能下降,生境破碎化;石灰岩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能力薄弱。对该功能区重点实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加强自然 保护区建设及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廊道和保护小区建设,实施桉树等单一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开展珍稀树种保护与培育工程;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强新造林、中幼龄林抚育,提高阔叶针叶混交林比重等,逐步修复该区生态功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包括水源涵养区天然植被恢复、桉树速生纯林改造、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设等工程。

4.3 丘陵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区方案 

该功能区位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左右江沿岸区域,区内岩溶石漠化严重,耕地资源短缺,陡坡耕地占比大,山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对该功能区重点开展石漠化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优的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及林药、林草等林下经济;对典型景观区域,通过自然恢复、景观营造等方式进行保护与修复,如设立以喀斯特生态系统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或湿地公园等;逐步恢复天然植被群落与区域生态功能,遏制水土流失发展与石漠化蔓延。包括石漠化综合防治、重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

4.4 平原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综合整治区方案 

该功能区面临耕地资源稀缺及城市发展的双重压力: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矿山开采造成地形地貌破坏及对周边水体、土壤的污染;农田污染状况堪忧,而农田污染又加剧了周围土壤、水体环境的污染。对该功能区重点开展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在农村以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面源污染控制为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城镇以点源污染防治、固废及污水处理为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在矿山区实施环境治理与修复,修复污染水体和土壤;通过加强对水体、土壤污染的监测、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与应急处理水平。包括水源地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土地整治、土地改良、土壤环境治理、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等工程。

4.5 湿地和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区方案 

该功能区水源地管理力度不足,部分河段、湖泊水质存在超标现象,农业面源污染为水体潜在污染源,城乡及边境村屯污水、固废处理设施配套及运营滞后,水质检测监管能力不足。对饮用水源地,重点开展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工程,结合饮用水源地保护,库、塘、河岸生态修复与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工程,使区域内遭到破坏的水体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对城镇区域主要河道、湖泊,通过湖底清淤,河岸护岸,亲水平台构建,环湖道路与环湖绿化,周边生活污染源治理等,提升城镇重要水体的生态景观功能;对革命老区及边民区域,集中开展村屯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工程,大力美化革命老区及边民区域的村屯环境。包括库塘河岸生态修复等工程。

 5、方案特色与实施效果

5.1 方案特色 

5.1.1 以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为理论依据 

以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为理论指导,以水为主线,从上游、中游、下游关键环节的关键问题提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分区:上游包括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丘陵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区,中游为平原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综合整治区,下游为湿地和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分别设计不同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方案,促使实现上游山地区清水产流、中游丘陵区清水养护、下游平原区清水输送和湿地汇水区水清岸绿的目标。

5.1.2 强化部门整合,落实整体保护修复 

为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实现综合整治和整体保护修复,方案设计时,充分整合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农业、水利、交通、旅游等部门以及社会资金的项目规划方案、项目资金和职能职责,形成“一张图、一本账、一个机构”的工程推进模式,有效融合各部门方案、资金、技术力量等资源,形成拳头力量,为高效高质实施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5.2 实施效果 

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方案自2018年初开始实施,截至2019年5月31日,共有地方子项目315个、奖补资金项目96个纳入到工程试点。随着具体工程的落地实施,各项绩效目标稳步实现,其中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占比、劣Ⅴ类水体占比、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湿地面积保有量、蔗区耕地整治面积6项指标已经提前完成;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数量占比、耕地整治面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3项指标预计在2019年底可完成;区域内矿山修复、工程区森林覆盖率2项指标预计在2019年底可接近完成;耕地提质改造、中度及以上石漠化面积减少占比、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项指标距离绩效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正在努力推进。通过工程试点方案的实施,完成了一批生态修复效果好、资金撬动作用大、直观效果好的项目,有效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好结合。

6、结语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需要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的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和贯彻。在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理论内涵解读的基础上,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工程试点为例,进行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左右江流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水量丰沛、地形复杂、生态系统多样,是关系中越两国的重要水系和生态命脉。以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为理论依据,以水为主线,从上游、中游、下游关键环节的关键问题提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方案;依照流域生态健康要素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识别,将流域分为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丘陵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区、平原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综合整治区、湿地和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区4个功能区;通过实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水土流失治理与石漠化防治、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五大类工程,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的有机结合,促 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生态功能提升。

 

 

 

文章来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作者/李春华,叶春,刘燕,谢华,张振华,于赐刚,杨瑞刚,王亚空,吕美婷,戴婉晴

 

单位/1.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3.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